爆发式增长后投资回归理性,“大项目”仍受青睐
从投融资事件的数量上看,教育产业一级市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过山车式”行情。自2013年开始,资本加速进入教育产业,2013-2015年投融资事件分别为106/271/499起,同比增长79.66%/155.66%/84.32%。
随着资本市场大环境进入收缩期,教育投资热度有所降温,2016年完成投融资387起,同比下降22%,2017年仍呈现下滑趋势,截止7月份,教育一级市场投资共114起,预测全年完成数与2014年相当。

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千万级以上项目占比逐年提高。去除未披露融资规模的事件,2013年-2017年千万级以上融资项目分别为123/206/193/66起,占比54.91%/50.12%/62.87%/64.71%,反映出在优质项目出现时,资本下重注的意愿仍然较高。假设数百万融资等同于300万,数千万人等同与2000万,数亿元等同于1亿,我们测算出2015-2017年融资规模为172.64/140.6/47.13亿元,平均单个项目融资额为41.01/43.53/46.21百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显示了教育产业投资仍保持了较高的热度。


早期项目投资为主,中后期项目占比不断提升。从融资阶段来看,近几年的教育投资以早期投资为主,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的占比稳定在7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多年来教育产业受政策限制,证券化程度较低导致。在经过早期的摸索阶段,部分优质项目逐渐发展成型,不确定性随之降低,中后期的融资数不断增加,2014-2017年中后期项目分别为28/81/85/16起,在早期项目融资数量减少的背景下,中后期项目占比提升也反映出资本的风险偏好趋于保守。

儿童早教、K12、职业培训为热门赛道,教育信息化和兴趣教育逐渐崛起。在细分赛道中,儿童早教、K12和职业培训凭借刚性需求和付费意愿高等特点吸引了资本的高度关注,2014-2016年三个赛道的融资数量分别为143/247/198,占全部融资项目的52.77%/49.5%/51.16%。此外,兴趣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占比从2014年7.38%/6.64%提升至2017年17.54%/16.67%,主要的原因包括:8090后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科技的发展符合教育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专业投资机构与教育龙头企业引领教育投资。
从机构性质上看,专业投资机构是教育投资领域的绝对主力,真格基金、顺为基金、IDG资本与创新工场排名前四,2014年-2017年投资项目分别为22/19/18/16起,而从单个机构的投资数量来看,教育龙头明显领先于其他机构,其中好未来与新东方两大教育巨头参与的投资最多,分别达54/30例(合并计算好未来与未来工场、新东方与洪泰基金),未来的投资机构仍将保持专业机构与教育龙头并举的局面。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