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评估》显示,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美术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市群众艺术馆、市级及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提档升级,规划建设青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中心等活动阵地。加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力争到2025年县级以上图书馆和一、二级文化馆占比达到60%。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加大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办好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活动。深入推进公共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积极开展送戏曲、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统筹建设便民书屋、城市书房、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铜川”。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含量。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完善“文化铜川”云数字平台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集成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开展重大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珍贵藏品、古籍善本、城市记忆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字化工作,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便捷实用的铜川特色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建设市美术馆、科技馆,改造提升市群众艺术馆,力争到2025年县级以上图书馆和一、二级文化馆占比达到60%。
文艺演出进基层工程。组织文艺院团下乡村、进社区,每年为基层免费提供文艺演出不少于400场。
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创新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流动服务活动,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不低于50次。
公共文化数字化推进工程。重点推进公共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以及数字农家书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数字化服务和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实施档案馆二期工程,馆库面积达到地市标准,数字档案馆建设通过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测试。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