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油气勘探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石油新增储量有所回落,天然气新增储量明显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油气勘探行业取得显著成果,天然气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且增速快于石油查明储量。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矿种以来,已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441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与“十一五”末相比,“十二五”末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10.4%,天然气增长37.4%,煤层气增长132.3%;同期,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增长6.6%,天然气增长25.6%,煤层气增长111.1%。2015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35.0亿吨,新增探明储量11.18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51939.5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6772.2亿立方米。
“十三五”第一年,2016年,我国主要矿产中36种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增长,12种减少。其中,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0.1%,天然气增长4.7%,煤层气增长9.2%,页岩气下降6.0%。2016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中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14亿吨,天然气7265.6亿立方米。
表:我国油气矿产资源查明储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全国油气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下降。从勘探投入情况来看,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774.8亿元,同比下降16.6%,连续第四年下降。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527.5亿元,下降12.1%;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入247.3亿元,下降24.8%。2016年,全国油气勘查完成钻探井2715口,同比下降10.2%;完成二维地震勘探52869.80千米,下降37.4%;完成三维地震勘探26452.09平方千米,下降20.0%。
图:2008-2016年我国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及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含油气盆地。从资源分布来看,84%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北部湾等8个大型盆地。截至2016年底,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埋深4500米以浅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埋深2000米以浅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
2016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14亿吨,天然气7265.59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等中西部盆地和海域。鄂尔多斯盆地继续保持储量高增长态势,陇东地区新增南梁和环江两个亿吨级油田;苏里格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111亿立方米,占全国新增天然气储量的近一半。四川盆地安岳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528亿立方米,逐步成为万亿方级大气区。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塔中东部中古58井寒武系潜山勘探获重大发现。准噶尔盆地玛湖东坡二叠系、三叠系石油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具备亿吨级储量规模。渤海海域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国首次探获页岩气地质储量,主要赋存于四川盆地的涪陵、长宁-威远气田。中新生代陆相和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查也取得重大进展。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504.9亿立方米,主要来自于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同期,在珠江口盆地首次发现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且首次在致密油气藏层钻获油流,开辟了油气勘探新领域,首次在海相中生代—古生代地层中发现油气显示。
油气勘探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从勘探技术来看,自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优选出210项先进适用技术并予以推广,其中油气类30项。进入2016年,我国在地质勘探、钻探、测井等方面再一次取得技术突破,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实际成果,进一步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例如,东方物探应用国内陆上第一个“无桩采集”地震勘探项目,并成功研发世界首个重磁电震一体化处理解释系统——重磁电处理解释软件,以及大庆长恒特高含水期开发地产技术应用和大直径组合式加重管绳索密闭取心钻具研制及应用,均为提高油气勘探效率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
展望2018年,我国将完善并有序开放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同时,进一步加强油气资源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拓展油气勘查开采的新领域,不断提升油气资源接续保障能力。同时,未来几年全国将重点开展南方油气页岩气调查、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和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调查等科技攻坚战,力争实现油气调查的重大突破或发现,并加强油气成藏理论和勘查技术攻关,开展勘查示范工程建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