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亟待从消费生产“两端”共同发力破解难题
亟待从消费生产“两端”共同发力破解难题
在山东、辽宁、陕西、广西等地,部分蔬菜水果出现“价低卖难”,白菜、苹果、香蕉、梨等品种的价格同比下降三四成,相关地区农民收入锐减,生产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将苹果喂鸡喂猪、农民砍掉果树、农产品烂在地里等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农产品“价低卖难”的范围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扩大,亟待从消费、生产“两端”共同发力破解这一难题。
多种农产品“价低卖难”
“今年大白菜才两三毛钱一斤,不仅价格比去年同期便宜三四成,还不好卖。”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经销商为卖不出去的白菜发愁。
除山东外,近期辽宁、陕西、广西等地都出现了多种农产品“价低卖难”现象。辽宁省绥中县大王庙镇车岭村是一个苹果种植专业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果园。
“今年水果大丰收,但不知道为啥,没有人愿意要。”果农表示,现在已经低价卖掉了1.5万公斤梨,还有1.5万多公斤苹果没有卖,“价格太低,有点舍不得”。
车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斌说,今年苹果价格较去年下跌将近40%,很少有商贩上门收购,农民手中大量苹果卖不出去。
陕西省洛川县凤栖镇下黑木村果农也反映,与往年相比,今年苹果的地头收购价只有每500克2.50元左右,比去年整整低了1元。去年这些时候果园苹果也就剩下1/3,而今年却只卖出1/3。“看着下跌的价格和卖不出去的苹果,心里很着急”。
自9月下旬以来,广西香蕉价格持续低迷,收购价较去年大幅回落,甚至一度低至每500克两三毛钱。并且,不少地方的香蕉出现了“卖难”。
除了上述品种农产品,今年多地的柿子、梨、甘蔗、芹菜、大枣、玉米等较多农产品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价低卖难”,范围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扩大。
农民收入大幅降低
受农产品“价低卖难”影响,我国相关地区农民收入较往年大幅降低。坛洛镇是广西重要的香蕉产区之一,有着“中国香蕉之乡”之称。坛洛镇党委副书记邓辉明说,今年坛洛镇香蕉种植面积近20万亩,香蕉销售收入占到镇上农民年收入的60%以上,而今年香蕉平均收购价仅为每500克0.50元左右,是近年来少有的低价,许多农民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还要赔钱。“香蕉收购价低于每500克0.90元就要亏损,而今年收购价仅为每500克0.50元,农民种一亩香蕉平均要亏损1000多元。近20年来行情从没有像今年这么低迷过,近八成香蕉种植户和企业都面临亏损。”广西香蕉协会副会长邓永志说陕西省乾县不少梨农反映,今年种梨收益太差,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收益却寥寥无几。
“我家种了18亩梨树,总产3.5万多公斤,去年收购价每500克1.6元,而今年仅为每500克1元,总共比去年少收入4万多元。如果算上人工成本,这一年辛苦种梨几乎没有赚钱。”陕西省乾县阳洪镇上陆陌村村民说。在辽宁省大连市,因苹果无人问津,只能将苹果拿来喂鸡或喂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通过网络购买当地苹果。但对于数以百万斤计的苹果来说,这些销量只是“杯水车薪”。
产量增加
消费低迷专家表示,今年部分农产品“价低卖难”是受“供给侧”和“消费侧”共同影响的:由于气候条件较好,不少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农产品消费较为低迷。
首先,从“供给侧”来看,部分农产品今年大获丰收,产量比往年增加不少。以苹果为例,辽宁省绥中县农工部部长李俊彪介绍,今年当地水果增产近30%;陕西省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锋说,今年洛川全县的苹果产量达到85万吨,比去年增加5万吨。“据我所知,目前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产量超过3000万吨,是有纪录以来我国苹果生产历史上最高的一年,苹果产量的上升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下跌。”王建锋说。
部分农产品种植模式落后,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也加剧了“价低卖难”。业内人士认为,不少农户的种植模式仍是“老传统”,播种、施肥、采收,待农作物成熟后自行出售。由于缺少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户种植的水果等农产品难以保障高品质,品牌也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加之在采摘、运输等环节带来的农产品损伤,其价格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其次,从“消费侧”来看,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农产品消费较为低迷。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经济形势较为低迷,一些社会群体收入下降。为节省开支,消费者必然会缩减对于蔬菜、水果等“非必需”农产品的消费。
还有部分人士认为,部分农产品“价低卖难”跟当前进出口形势也有关。辽宁省绥中县果蚕局副局长叶春祥表示,原本绥中白梨出口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但近年来,这些出口订单越来越少。
山东省烟台市苹果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烟台苹果出口86万吨,同比下降13%(山东省下降18%)。另据统计,今年1—5月,我国苹果出口同比下降31%,同期苹果进口同比增长366%,金额增长387%。
此外,部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也会造成“价低卖难”。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杨亚非认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很多农产品的销售都是以传统的零卖、企业收购等模式为主,网络电商等线上销售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打通。
“两端”发力 破解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消费环节来看,应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农电对接”力度。
山东省寿光市商务局党委委员董俊涛认为,部分农产品“价低卖难”,不是说城市里没有充足的消费能力,而是没有做好产销对接。为破解这一难题,除了继续坚持往年行之有效的“农超对接”外,今年国家还要出台政策鼓励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比如鼓励各大知名电商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展“各地名优农产品展销”活动,让市民看得到、买得上、吃得好。
杨亚非说,在面临农产品“价低卖难”问题时,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政府部门可加强爱心帮扶,积极组织当地批发市场、超市、企业进村采购,或在城区部分街道、小区设置临时销售点,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引导更多客商、消费者前来消费采购,做好应急处理。同时,引导农户尽量进行错峰销售,避免现有农产品销售过度集中。
此外,还要强化涉农政策落实,搭建更多服务平台。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涉农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专家表示,后续应以政策出台为契机,在强化涉农政策落实过程中,搭建市场信息发布、价格监测、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平台,避免某一农产品生产“一哄而上”的现象,并拓展传统销售渠道。
从生产环节看,一是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片面追求高产的发展观念,提高农产品品质。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杨肖丽说,以水果为例,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扩大水果种植面积、追求单产提高,导致水果产量增加、品质下降。这种发展观念应当转变,否则,水果种植产业的前景并不看好。
二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旧模式,大力推进种植农业合作社建设,实现“抱团”发展。王建锋建议,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培育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抱团取暖”。据了解,洛川县果农参与合作社的比例近40%,果品销售较为顺畅;而出现“卖难”的辽宁省绥中县这一比例则仅有10%左右。
三是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杨肖丽认为,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还很有限,未来农产品产业发展必然走向精细化、品牌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