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冷鲜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发冷鲜肉屠宰、分割、排酸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减菌技术;研究开发冷鲜肉的综合保鲜护色技术;研究开发低耗、快速解冻技术;研究肉类排酸机理,开发快速排酸技术,创建排酸成熟肉质量评价的标准及方法;研究冰鲜肉生产中的冰点测定技术、温度精准控制技术;建立冷鲜肉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创建危害因子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研究冷鲜肉在贮藏、运输过程中质量变化规律,完善提升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研究目标:建立2-3种影响冷鲜肉主要微生物的生长模型;开发2-3种冷鲜肉的综合保鲜护色技术;形成排酸成熟肉质量评价的标准及方法1套;开发低耗、快速解冻技术,解冻损失控制在5%以下;建立冰鲜肉生产技术规范1套;建立完善的冷鲜肉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申请专利3-4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助力行业振兴行动加速推进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助力行业振兴行动加速推进

企业注册量来看,2020-2023年我国种业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国种业相关企业注册量最高,达到5982家;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种业相关企业已注册9.31万家。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宠物食品产量与市场规模双增长 行业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

我国宠物食品产量与市场规模双增长 行业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

从消费结构来看,宠物主粮(包括干粮和湿粮)、宠物零食和宠物营养品占比分别为69.63%、26.23%和4.14%,其中宠物主粮在宠物食品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宠物消费中的刚需产品。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家禽行业:2024年存栏量创近六年新低 出栏量、禽肉及禽蛋产量则逐年增长家禽

我国家禽行业:2024年存栏量创近六年新低 出栏量、禽肉及禽蛋产量则逐年增长家禽

从存栏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家禽存栏量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家禽存栏量为64.8亿只,比上年末减少3.0亿只,同比下降4.5%,为近6年最低存栏量。

2025年04月07日
我国肉牛行业:牛出栏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进出口金额均下降

我国肉牛行业:牛出栏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进出口金额均下降

从存栏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但截至2024年末,我国牛存栏量为1004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462万头,下降4.4%,结束连续5年的增长。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禽饲料行业产量连续两年增长 细分市场肉禽饲料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我国禽饲料行业产量连续两年增长 细分市场肉禽饲料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禽饲料主要可分为蛋禽饲料和肉禽饲料两种,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蛋禽饲料产量波动式增长,到2024年我国蛋禽饲料产量3236.1万吨,下降1.2%;而肉禽饲料自2021年之后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产量9754.2万吨,增长2.6%。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达到约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宠物饲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山东省、河北省为主要产区

我国宠物饲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山东省、河北省为主要产区

而随着当前宠物数量的增多,对宠物饲料需求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4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为159.9万吨,同比增长9.3%。

2025年03月07日
2024年受下游生猪出栏影响我国猪饲料产量或下降 其中仔猪饲料下降幅度最大

2024年受下游生猪出栏影响我国猪饲料产量或下降 其中仔猪饲料下降幅度最大

从猪饲料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不断增长,到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为14975.2万吨,同比增长10.13%;2024年前三季度,猪饲料产量10229万吨,同比下 降6.8%。其中,仔猪饲料、母猪饲料、育肥猪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5%、7.7%、4.7%。

2025年0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