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显现,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在“乡村振兴”战略总的基调下,我国农业行业正处于产业调整阶段,政策主导和市场倒逼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领域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农业行业主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在产业政策扶持和粮价托市收购等利好推动下,我国粮食年年增收,但全球贸易一体化带来国际低价粮食大量进入国内,造成国内粮食高库存,品种间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特别是个别粮食品种库存压力凸显,因此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未来农业产业结构怎么调?我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布局,而当前我国市场需要的是高品质的农产品,如何提升农产品品质将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生产出高品质农产品是最终目标。
在明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后,需要解决的就是调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主要从种植规模、生产模式、品种改良和品种增减几方面展开:1)种植规模。从小农业向农业规模化转变,规模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规模化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是我国农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2)生产模式。从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向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率转变。众所周知,我国农业生产存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问题,未来的农业生产必须要在农药、化肥上低投入,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量将成为农资行业未来的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土地肥力下降较快以及病虫害耐药性逐年增强,如何实现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是提升农业品品质的关键因素; 3)品种改良。同质化、低质化是我国农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升农产品品质源头在于品种,如何培育兼具高产和高品质的品种是市场最稀缺且也是未来主流方向;4)品种增减。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结构总体不会大动,只会围绕库存和进口进行微调,其中三大主粮应围绕库存高低进行微调,而大豆、高粱等高进口依赖度的农产品未来会增加种植面积,而且在贸易战刺激下,进口依赖农产品国内种植规模未来增加的速度会加快。
国家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们认为可以从政策和价格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政策层面,随着国家主要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逐步推出,国家不再为农民手中的粮食兜底,粮食收购价格也逐年下调,导致农民种植效益逐年下滑,在这种背景下,唯有规模化才能有望实现盈利,而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另一方面,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也呈现出差异化,政策扶持更加倾向于符合产业政策导向、规模化种植领域,政策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要实现农业的盈利只能要规模、要品牌和要产业链融合。其次,粮食价格层面,国家逐步下调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而市场价格很多时候都是低于国家收购价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另一方面,高品质的农产品价格却逆势增长。国家主导粮食优质优价,通过市场价格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预见,在优质优价粮食收购价格体系下,未来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导向有望从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行业的影响深远,我们认为存在下面几个投资机会:1)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农业的规模化带来成本的降低,从整个农业的成本构成来看,以前所有需要人工去完成的环节未来都将被机械替代,而机器的效率将远远大于人工,在收入端下降的背景下,只有在成本端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整体的盈利。在规模化种植的趋势下,通过规模效应逐步降低成本,最终实现盈利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盈利手段,因此农业机械行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之一。2)高品质农产品生产所需的品种、肥料、农药。我们认为,品种是产品品质提升的基础,唯有好的品种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品质,因此品种在提升产品品质中的作用重大。其次,在好的品种的基础上,高效、环保的肥、药是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唯有好的品种加上好的肥、药才能真正生产出高品质农产品,因此种业、化肥和农药等农资行业也是农业结构调整收益板块,其中种业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重点看好的细分行业。
“贸易战”突如其来,行业面临重新审视
2018 年,中美“贸易战”爆发,波及全国众多行业,农业行业虽然不是贸易战爆发的重点领域,但同样面临受制于人的困境。虽然此次“贸易战”是偶发事件,但在中美“贸易战”首开先河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大趋势下,全球“贸易战”有望成为一种新常态,因此,站在“贸易战”背景下,我国的农业行业面临新的审视和新的发展导向,这也是农业行业未来的投资主线之一。
虽然美国对中国开启贸易战的“主角”不是农产品,但该事件对其他行业都起到警示作用,也让我们明白,产业受制于人是不可靠的,只有掌握产业链的主导权才能真正保持产业长青。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主要以大豆、玉米和高粱为主,虽然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不大,但个别品种已完全取代了国内市场,个别品种是不安全的。以大豆为例,中国大豆的进口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等,中美贸易站爆发后,中国虽可以不进口美国大豆,但必须从巴西、阿根廷等其它一些国家进口。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贸易战未来有望成为常态,贸易战存在蔓延的可能,因此如果出口国限制本国粮食出口,中国怎么办?中国大豆能够自给吗?如果中国大豆实现自给,那么会不会影响其他粮食的生产,进而影响全国的粮食安全?以大豆为例,大豆为我国食用油和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2017 年我国进口大豆 9554 万吨,按照当前亩产 150 公斤计算,要生产 9554 万吨的大豆就需要耕地约 6.4 亿亩,远高于我国任何一种主粮种植面积(而 2017 年我国三大粮食播种面积为 13.4 亿亩,其中水稻 4.5 亿亩,小麦 3.6 亿亩、玉米 5.3 亿亩)。由此可见,一旦因贸易战造成大豆进口受阻,而国内自给又需要大量挤占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势必造成威胁,因此中美贸易战的开启给我们各行各业敲响了警钟,站在中美贸易战以及未来全球贸易战存在进一步蔓延的预期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农业行业进行重新审视和战略定位。
中美贸易战对农业行业的影响,我们的认识如下:1)对国内农业行业都起到了警示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2)长期来看,大量进口粮食的策略存在较大的风险,未来努力加大国内供给将成为大势所趋;3)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种有望得到政策大力扶持,未来具有较快的增长。综合上述,我们认为,从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揭开了产业受制于人的风险,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未来存在大力发展的诉求,农业行业同样也存在这一问题,实现粮食自给将给我国农业行业未来提供了增量市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