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果品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水果商品化处理是水果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催熟、包装等环节,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营养成分、新鲜程序并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延长其贮藏寿命,实现优质优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果品是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是对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统称。
2012年我国水果产量为24056万吨,2013年为24135万吨,增长率达到0.3%。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果品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的第三大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种植结构单一增加了市场风险,而从具体品种看,种植结构单一的矛盾也非常显著。以梨为例,目前我国梨产业品种不合理有三个表现:一是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前者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总体的95%以上二是品种熟期结构搭配不合理,砀山酥梨、金花梨等晚熟品种栽培偏多,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三是品种单一,砀山酥梨、鸭梨、雪花、金花一直是四大晚熟当家品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的2/3。
种植结构单一造成了两方面的风险:一是水果成熟期过于集中,极易造成产量过剩,导致市场销售压力大,果农叫苦连天,政府疲于奔命,且容易因果贱伤农而引发社会矛盾。二是放大了加工能力滞后的矛盾。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果市场需求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分析,果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果农为主体。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适销对路的水果优良品种,调整水果品种结构搞好优良品种的布局,建立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基地,随时满足果农的需要。
水果商品化处理是水果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催熟、包装等环节,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营养成分、新鲜程序并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延长其贮藏寿命,实现优质优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近些年来中国水果品后商品化处理虽有较大改进,但仍有很大差距。一些果农和经销商的商品意识不强,处理设施落后,包装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在贮藏保鲜环节也相当滞后。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