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但近年来,宣纸产业历经了诸如书画纸冒充宣纸、品名混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诸多事件的冲击,产业发展遭受了较大影响。宣纸产业在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挑战和客观困难。
一是原材料供求矛盾突出,难以满足生产扩能的需求。宣纸的原料来自青檀皮、沙田稻草。但由于上述都是非经济作物,种植成本高,经济回报低,当地农民大都不愿意种植。再加上青檀树生长周期长,且宣纸用料的青檀皮要求极为苛刻,导致其价格不断攀升。
二是技术工人相对匮乏,极大制约了宣纸行业的生产与发展,严重影响到了宣纸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宣纸生产苦、脏、累、闷,劳动强度大,待遇较低;因其制作的特殊性,全是手上功夫,讲究熟练和技巧,一般人不习得三五年难以达到造纸标准。
三是企业赋税较重,企业不堪重负。产业因其行业特点难以进行机械化大生产,又由于原材料农产品化和加工手工化,导致行业整体抵扣率低、增值税高,综合税率高于其他行业,使得企业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关问题难以解决,长期以往恶性循环。
四是宣纸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差距较大,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保护工作投入不足。就目前而言,除了宣纸传习基地、宣纸博物馆等一批硬性的项目建设和确立非遗传承人外,其他方面的保护建设措施尚为空白。
二、宣纸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打造
当前,宣纸文化产业尽管面临着上述诸多困境,但其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在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宣纸文化创意产业是安徽省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宣纸文化产业正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由传统的宣纸制造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宣纸集团公司2014 年10 月引进科大讯飞、国运证券、海螺集团等进行股权改造,资本运营势头良好。因此,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产业自身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提出了宣纸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的若干设想。
(一)宣纸文化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成为放松精神,减轻生活、工作压力的主要消费方式,形成一种社会风尚。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地位日益上升。文化旅游是对文化资源的旅游综合开发利用,既是旅游产业、产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传承和升华的重要载体。
长期研究宣纸发展历史的专家曹天生提出,可以通过深挖宣纸的文化内涵,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开发出以宣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文化工艺品、珍藏品等。如宣纸文化体验园工程建成开放半年多来,就接待海内外游客1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多万元,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宣纸文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研究》
宣纸文化旅游的创意开发要紧随时代热点,如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的概念不断兴起。在宣纸文化旅游开发中如果能和智慧城市、旅游进行深度结合,在线上进行旅游营销传播,并给予一定的线下旅游优惠激励等措施,相信一定能给宣纸产业的转型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二)宣纸影视文化产业
一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往往能成为人们心之向往的旅游胜地,如香格里拉、乌镇、丽江、大理等的例子已充分说明影视作品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效应。对于拥有众多人文、自然资源的宣纸产地泾县来说,通过将宣纸文化和当地的宝贵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将是宣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出口。
宣纸出泾县,而泾县是“汉家旧县、江左名邦”,李白有诗赞云“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泾川大地的山清水秀孕育了宣纸,而宣纸也给泾川大气带来了灵气,文风昌盛,名人辈出。而泾县又受地缘文化“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当地现存并保留了不少的宋、明、清时期的古遗迹、民居,有些已经成为国家、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村。如泾县蔡村镇的月亮湾就曾诞生过诸如《月亮湾的笑声》、《小兵张嘎》等经典红色电影,现已是上海文广集团的影视剧拍摄基地;查济被誉为中国写生第一村,中央美院、天津美院常年驻扎师生在此写生作画。泾川风景众多,不论是人文古迹还是自然风光,均数不胜数;而宣纸发源地丁家桥镇小岭村更是山清水秀、特色独具。将风光美好的宣纸发源地泾县作为影视文化基地,是扩宽宣纸产业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一方面可以丰富宣纸文化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宣传地方文化,宣传宣纸文化,更好地树立起宣纸的品牌形象。
基于此,宣纸行业应加快建立宣纸文化影视基地暨皖南影视文化基地,积极招商引资,与旅游业、制造业并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整合相关宣纸旅游资源,如宣纸博物馆、宣纸文化园、宣纸古槽坊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些遗址加以保护性修复,和周围相关人文自然景点连接成片,形成全套的旅游线路,进行深度开发。同时,建设宣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村,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形成养生文化、宣纸文化、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体验之旅,进一步丰富产业链条。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各大卫视热播剧《生活启示录》就是在泾县拍摄的,其中对宣纸也有过植入式的广告,尽管缺乏深度文化内涵的植入,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开端。
(三)“互联网+”宣纸产业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现实生活。目前的几大电商平台上,均有为数不少售卖宣纸及其周边产品的店铺。经过搜索不难发现,这些店铺几乎均为泾县当地的一些厂家直销,或是一些当地宣纸爱好者通过网上售卖赚取生活补助。而这些店铺售卖的宣纸产品大多数属于以次充好,一方面是因为宣纸资源的稀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宣纸自身市场的可发掘性。
对于宣纸产业而言,互联网的作用在于如何将宣纸产业由传统的线下销售和圈层文化放到互联网上形成全民文化浪潮。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熟知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常识,开通相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积极运用网络资源传播宣纸文化和宣纸产品。同时,将线下商铺与线上渠道进行深度融合,如插入企业信息的二维码、赠送周边小礼品等。此外,可以考虑制作传播迅速的众筹类H5互动,增加宣纸产品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力度。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一个切入口,融入到宣纸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互联网传播倒流的作用,将更多的资源导入到产业链的打造中,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实利。
三、宣纸文化产业转型的风险应对
任何文化产业的转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在其萌芽之初给予足够重视,就可能会导致整个转型过程出现重大变故,甚至导致转型升级的倒退,走历史的弯路。对比其他产业转型的遭遇,笔者认为,宣纸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
(一)宣纸文化产业转型的思想阻力
因宣纸自身的特殊性和遗产性,在转型过程中部分利益相关者形成的阻力较大。如部分宣纸生产者、管理者、艺术家等对于宣纸产业的保守思维根深蒂固,对宣纸有着特殊的情感,一时间思想难以转变,从而可能间接地成为宣纸产业转型发展的阻力。
(二)宣纸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资金不足,外来资本可靠性难以预估,市场融资渠道受阻
目前,在建及筹建的部分宣纸旅游和产能提升项目已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地方财政资金难以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投入生产建设当中,这一困境亟须解决。
(三)宣纸生产企业高层、主管部门领导等的人事变动,导致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的不稳定和相对随意性
因为人员变动导致某地代表性产业的转型出现转折,从而政策左右摇摆,产业发展延续性不强,有例可循。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走出去”的战略思路,积极开发相关衍生产业,在当地投资了数一数二的红星大酒店,经营效益颇佳,后因公司及当地政府领导变更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被迫拍卖。
鉴于此,宣纸文化产业转型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应当制定较为详备的产业转型规划,分批分步骤制定阶段性目标,确立发展方向并坚持不动摇。相关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并重视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宣传公关部门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社会相关机构等建立良好关系,一是防止出现政策性的较大变动,二是可以在舆论上为产业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运用社会资源为宣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社会保障。此外,要加强行业间各企业间的协同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宣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要积极邀请业内专家和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定期会商产业发展对策,为产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只有各方坚定信心、协同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相关风险,顺利实现宣纸产业的平稳升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