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行业分析报告《2016-2022年中国六排刺海参市场运营格局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海参产业在我国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在2012年进入拐点。此后海参不再是下政商必选的馈赠佳品,不过其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加之多年全国推广培育的迟滞效应,海参市场在众多不利因素交织打压下虽然步履维艰,但近千亿元的全产业链产值依然令人侧目。以下是我国海参产业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海参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渔业产业,目前年产值已超200亿元。近几年,海参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虽然价格较高,但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据统计,2003年我国海参产业的总产量约为3.9万吨,2008年已达到9万吨,海参的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市场对海参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海参的养殖面积和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带动从生产、科研、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地方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海参种类主要有北方的刺参、南方的梅花参、茄参等,营养价值较高的是北方刺参,价格较贵,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可食用海参加工品分为多种,有淡干、盐干、高压海参、湿海参等,主要盛产于中国的三大沿海城市—大连、烟台和威海。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兴起了海参养殖热。因为非典的“教育意义”,更加推动了海参消费市场的发展,大批资金投入这块领域,推动了海参产业的增长。而其中的代表就是大连海参和山东海参。大连海参无论是从养殖规模还是市场化、品牌化程度,都领先于国内其他区域;山东海参紧随其后,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南方沿海省份以南方人强烈的捕捉商机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海参养殖、加工和运营。短短十年,相比其他产业来说,海参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消费量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海参总产量超过15万吨,经济产值突破250亿元;大连的海参产量占全国的近40%,产值超过100亿元,而2016年海参的经济总产值预计超过600亿元;
从近几年的海参产业发展来年,大连海参产量和产值在全国的占有比重呈下降趋势,“北参南移”成为中国海参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养殖海域范围不断扩大,从适合海参生长的渤海,黄海、延伸到东海、南海海域,进一步催生中国海参产业格局变化。
中国的海参品牌主要分布在具有较长海参发展史的大连和山东板块,福建海参起步较晚,处于品牌初创期,在国内还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在多年的海参产业积累基础上,大连和山东海参超出了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在本世纪初,大连海参以产品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率先走上品牌建设的道路。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连海参品牌成长基本代表了中国海参品牌发展的整体趋势。
海参的市场供需状况
在供给方面,海参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经济总产值预计超过600亿元,超越传统的虾、蟹等产业,成为单品产值最大、利润最高的渔业品种。由于海参对于水域条件要求严格,目前海参产业的养殖与生产地区仍然以原产地海域为主,产值主要以大连和山东两地为主,福建近两年增长速度较快。自2003年开始,海参总产量大概以每年11%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
受南方大规模海参养殖的影响, 2011年中国海参产量进一步扩大,预计将突破12万吨。当然,由于数据来源、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原因,中国海参总产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本数据不变。未来3-5年中国海参产量增长率将会继续维持在10%-13%之间。
需求层面来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的GDP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8年,GDP仍然为8.7%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和养生消费观念的兴起,海参消费量逐年增大,对海参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原本品牌营销机构的观察,海参价格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上升通道,受消费需求的增加的影响,2011年初山东青岛、威海等地海参价格普遍涨幅在20%以上,部分涨幅甚至高达40%。在威海地区,60-80头(每斤)的干海参批发报价为2200-2300元/斤,30-40头(每斤)的干海参报价在2400-2800元/斤左右,均较春季上涨了300元/斤左右。价格上涨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减产的影响,主要还是来自于消费需求的增加,海参消费开始向内地市场蔓延。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国内居民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海参、鲍鱼等滋补品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海参产量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中国海参在供需这对基本的市场关系之下,价格上涨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海参市场竞争状况
中国海参产业的竞争,目前其实主要还是大连、山东地区的海参产业的竞争。“辽参”和“鲁参”之争,表面上看,这是区域产地的争锋,深层次而言,其实是产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较量。随着南方海参的崛起,这一竞争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
较低的进入门槛让海参行业本身的竞争就十分的激烈。随着海参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利益的驱动,很多新的企业集团开始进入海参产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如近期内高调亮相的大连新玉麟海参就是海参领域的新进入者,依托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和一夜间林立的专卖店,迅速进入这一市场。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海参产业虽然竞争激烈,但仍被很多资本看好。
海参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向品牌化运营的方向发展,一些缺乏品牌的海参企业开始调整战
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强化终端销售市场,走品牌化运营道路。壹桥苗业转变企业战略方向,由海参育苗向海参养殖和海参加工销售转移应证了这一趋势。高端品牌之争在獐子岛、棒棰岛之间进行,二线品牌海洋岛、海晏堂、长生岛、晓芹、老尹家等开始逐步发力,瞄准全国市场,开始扩张。原来的区域市场混乱竞争的格局被打破,尤其是第一梯队獐子岛、棒棰岛已经初步奠定高档海参品牌的形象地位,第二梯队的品牌竞争尤为激烈处于混乱竞争阶段,混乱是恰好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机会所在,越是混沌、迷雾中,越是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海参消费状况
从2011年海参消费状况来看,海参消费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和养生消费观念的形成,海参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海参主要消费区域以外,2011年在我们的内陆高档餐饮海参销量也出现爆发式增长,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此表明,海参开始作为养生滋补品由区域市场开始走向全国,并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今年淡干海参专卖终端平均销售价格较去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5-30%不等,一方面来自于上游产量减少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海参消费需求量的上涨刺激了海参的价格。但2011年的海参也存现诸多不良状况,在山东、大连、福建等市场海参掺假的现象对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糖干海参、加盐海参在各地市场纷纷上演,影响海参消费诚信的市场环境,给前行中的海参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消费者在购买海参产品上仍然以淡干海参和即食海参为主。商务、政务礼品淡干海参消费占有较大的比重且主要是大规格、高价值40-80头的海参产品,家庭消费淡干海参以小规格80-120头海参为主。南方以福建为主的罐头类即食海参产品的出现,扩大海参产品家族,同时也开始将这种高端滋补品推向大众消费市场。
2011年,中国海参在一片沉寂中前行,在食品安全遭受空前质疑的大环境中,核辐射天灾、糖干海参人祸推波助澜,把稚嫩的海参产业推向沉寂。我们的海参企业对于产业、市场的发展缺乏战略,缺乏应对的方法。为了寻求突破,在海参伪品牌越来越多的环境下,各种细分市场的海参企业开始羞羞答答走上舞台,在南方市场诞生的专注于即食海参和罐头类产品开发的企业开始亮剑。
纵观中国海参产业,海参产业发展迅速,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参企业介入,海参产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尤其是在海参原产地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在基本维持现有的产业和市场格局之下,中国海参产业未来的竞争将在品牌层面、产业层面、营销模式、资源整合以及企业软实力方面展开角逐,进入下一轮产业的洗牌。
分析我国海参产业发展现状,阶段性养殖为海参产业带来生机,目前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阶段性养殖模式。另一方面全国海参养殖区域面积在2016年均有缩减,参圈套养增加产值效益弥补海参行情近几年持续走低的压力。秋季海参行情明显回暖,从参苗种到暂养苗再到成品参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