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世界鱼子酱的总体供应情况分析。2006 年-2012 年间,世界鱼子酱市场的总供应量约为1,068 吨,年均供应量约为153 吨。人工养殖鱼子酱供应量占世界鱼子酱总供应量之比由2006 年的50%上升至2012 年的86%。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鱼子酱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2006 年-2012 年间,世界鱼子酱市场的总供应量约为1,068 吨,年均供应量约为153 吨。人工养殖鱼子酱供应量占世界鱼子酱总供应量之比由2006 年的50%上升至2012 年的86%。在2006 年-2012 年间,世界鱼子酱的总体供应形势呈现以下两个特点:① 世界鱼子酱的供应总量比较平稳,受2009 年CITES 禁止野生鱼子酱贸易的影响,世界鱼子酱产量在2006 年-2008 年小幅增长之后到2009 年开始下降;2010 年之后随着人工养殖鱼子酱的增加,2010 年-2012 年世界鱼子酱的产量又恢复了缓慢增长。② 世界鱼子酱的供应结构出现变化,人工养殖鱼子酱已经取代了野生鱼子酱, CITES 数据显示,2011 年野生鱼子酱仅占鱼子酱总产量的2.24%,已经基本退出了世界鱼子酱市场的供应。2006 年-2012 年世界鱼子酱产量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尽管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逐年增加,世界鱼子酱供应也缓慢增长,但与历史峰值相比,2012 年世界鱼子酱产量仅为1977 年产量的10%。随着野生鱼子酱供应量的大幅减少和欧美主要消费市场立法禁止野生鱼子酱进入市场,野生鱼子酱将逐渐退出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鱼子酱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2)鱼子酱市场的需求现状
1)鱼子酱市场供需形势良好
作为世界顶级美食之一,鱼子酱消费具有悠久的传统,市场需求长盛不衰。欧洲和美国是传统的鱼子酱消费市场,以日本、阿联酋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也逐步成为鱼子酱消费的新兴市场。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野生鱼子酱的供应量急剧减少,受限于鲟鱼生长的自然规律,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的增长尚无法弥补野生鱼子酱供应急剧减少留下的市场缺口,鱼子酱的市场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历史上,世界鱼子酱的最大年消费量曾经达到1,988 吨。据第六届世界鲟鱼养护大会统计数据表明,世界鱼子酱市场每年缺口近900 吨。因此,目前鱼子酱市场较为稀缺的供应量和较高的终端价格水平已经成为了制约市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2)主要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鱼子酱的主要消费市场相对集中于欧洲、美国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根据CITES 贸易数据库统计,2006 年-2011 年间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区主要国家的鱼子酱进口量合计达到约656 吨,占全球进口量总和的84%。2006 年-2011 年世界鱼子酱进口量的区域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欧洲市场是鱼子酱消费的传统市场,也是世界鱼子酱消费的第一大市场。2006 年-2011 年,世界前十大鱼子酱进口国中有4 个欧洲国家,分别为德国、法国、瑞士和比利时,这4 个国家合计进口鱼子酱约318 吨(不考虑再出口数据的影响),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40%。
而作为鱼子酱故乡的俄罗斯,虽然是鱼子酱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鱼子酱消费传统,但俄罗斯一直以来为保护国内的野生鲟鱼资源和鱼子酱市场,对鱼子酱的进出口贸易管制甚严,从而导致CITES 数据库中统计的俄罗斯鱼子酱进口量较小。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对鱼子酱进口贸易的管制已经开始有所松动,2015 年,公司完成了对俄罗斯市场的首批鱼子酱出口,市场反映良好,如俄罗斯最终完全开放鱼子酱的进口贸易,俄罗斯市场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美国的鱼子酱消费文化起源于欧洲,由欧洲移民在美国成立之初带到美洲大陆,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美国成为继欧洲之后的第二大鱼子酱消费市场。
2006 年-2011 年,按国别统计,美国是世界鱼子酱进口数量最大的国家,总计进口鱼子酱约158 吨,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0%。作为世界上富裕阶层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鱼子酱消费能力巨大。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欧美市场相比,亚洲地区鱼子酱消费能力发展迅速。
2006 年-2011 年世界前十大鱼子酱进口国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5 个,分别为日本、阿联酋、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6 年总计进口鱼子酱约183 吨,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4%。我国的鱼子酱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销售渠道是高档酒店、西餐厅、会所、使馆和大型超市等,主要消费人群是外宾、海外华侨、了解鱼子酱的中国少数消费群体。
(3)当前市场主要的鱼子酱品种
根据从CITES 贸易数据库取得的各主要鱼子酱生产国的出口数据统计,2006 年-2011 年,西伯利亚鲟鱼子酱为出口量最大的品种。6 年中鱼子酱累计出口量超过10 吨的鲟鱼品种有9 个,具体如下图所示:
我国鱼子酱出口的主要品种是杂交鲟、史氏鲟和达氏鳇鱼子酱。根据CITES 的统计数据,2006 年-2011 年,我国6 年累计出口量最大的品种为史氏鲟鱼子酱,出口量约为49 吨,约占同期我国鱼子酱出口总量的58%。其次为杂交鲟鱼子酱和达氏鳇鱼子酱,出口量分别约为13 吨和9 吨,分别约占同期我国鱼子酱出口总量的15%和10%。2006 年-2011 年间我国主要鲟鱼品种鱼子酱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国内外鱼子酱的品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世界前三大鱼子酱品种西伯利亚鲟、匙吻鲟和高首鲟均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我国主要的鱼子酱出口品种史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均为黑龙江流域的特有品种,6 年间的出口量基本等同于世界该种鱼子酱的同期总出口量。差异化的产品结构使得我国的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4)行业利润与产品价格水平
近年来鱼子酱市场良好的供需形势使得国际市场上鱼子酱的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0 年鱼子酱的平均出口价约为240.59 美元/千克,到2008 年鱼子酱的平均出口价已上升至约726.62 美元/千克,价格较2000 年增长了200%。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鱼子酱价格回落至约621.42 美元/千克。2010 年鱼子酱出口价格又有所回升,但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1 年欧洲市场的鱼子酱价格略有下降、而美国和亚洲市场价格维持稳定。随着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的增长,2012 年以来世界鱼子酱产品的贸易价格处于稳中略降的状态。近年来世界鱼子酱平均出口价格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于养殖成本相对稳定,随着鱼子酱价格的不断上涨,2008 年以前行业利润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 年的欧债危机使得鱼子酱的出口价格有所波动,但良好的供需形势使其依旧维持在较高的价格水平,行业利润率也因此随经济周期变换保持在相对高位小幅波动。就行业横向对比来看,国外的鲟鱼养殖企业较多的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该模式对利用电力进行水循环处理等设施的需求较大,鱼子酱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我国由于水资源丰富,鲟鱼养殖企业更多的利用自然资源养殖,鱼子酱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行业利润率普遍高于国外竞争对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