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份 |
生猪价格(元/斤) |
涨幅(%) |
福建省 |
20.47 |
0.06 |
吉林省 |
17.6 |
0.23 |
湖南省 |
20.47 |
0.04 |
甘肃省 |
16.22 |
0.06 |
西藏 |
11.27 |
0.15 |
云南省 |
17.75 |
0.02 |
江苏省 |
19.26 |
0.21 |
广西 |
20.26 |
0.24 |
内蒙古内蒙古 |
16.81 |
0.16 |
江西省 |
20.54 |
0.25 |
重庆市 |
20.5 |
0.16 |
贵州省 |
18.01 |
0.23 |
未来还将有四大因素进一步推高猪价 |
|
节后补栏低于预期 |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推迟以及生产资料的流通受阻将影响新建猪场开工建设及猪场正常生产,尤其是中小散户。涌益数据显示年后市场补栏较少或基本没有,大幅低于往年同期。很多地区的仔猪和母猪销售订单都推迟了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前期三元母猪高补栏高淘汰的特点决定了2020年下半年面临新一轮母猪更新,而市场上二元母猪产能尚不能跟上,行业可能面临持续三元留种的恶性循环,种猪问题将贯穿2020全年。 因此,年后补栏低于预期将延迟显现到下半年供给,产能恢复形势不容乐观。 |
下半年生猪恢复不容乐观 |
数据显示,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51%,同比下降35.82%。在疫情大背景下,能繁母猪存栏走势存在反复,当前尚不能看到绝对量的趋势拐点。同时去年行业不得已选择由下而上的三元回交留种,导致三元后备及能繁在母猪结构中占比超50%,考虑母猪群生产效率的下降,商品猪实际供应能力难言乐观。年底产能能否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尚需观察。 |
消费积极 |
新冠病毒对猪肉消费的影响更多体现为短期情绪的冲击,且餐饮转家庭消费及野味转传统肉类均将引导整体猪肉消费趋于稳定。涌益数据显示,节后猪白条鲜肉涨幅12.26%,猪价2.58%,鲜肉涨速超过生猪,除了商品猪流通受阻及屠宰企业开工推迟外,侧面反映猪肉家庭的基础消费相对坚挺。 参考非典期间的肉类消费情况,猪肉消费受影响较小并且率先恢复。尽管当时餐饮端大致下降50%(占猪肉消费的40%),整体影响20%,但后续家庭消费上涨30%-50%,因此中长期来看猪肉消费基本无影响。从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爆发后,猪肉消费依旧比较坚挺。各地对野生动物、蛙等肉类消费明显减少,而禽肉和海鲜消费短期也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当前的肉类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猪肉上。 |
禽流感将利好猪价 |
猪肉价格也可能会受到该病毒对家禽业负面影响的支撑。供需严重不平衡将继续利好猪价,目前来看,猪价已经连续好几日上涨。根据猪场动力网的数据显示,重庆、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单价均已突破40元/斤,其中广西高达44.6元/公斤,多地猪价已然达到历史之最。 |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养猪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评估》。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