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2015年我国节能减排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内容提示; 据悉,国家在财税政策上鼓励节能减排,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4大类共30余项税收优惠政策,并明确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节能减排市场前途广阔。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技术顾问徐飞日前在“节能减排目标与市场”讲座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等是重点推行的节能领域,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有国家给予财税方面的扶持,节能减排市场会大有作为。


  发展目标明确 节能硬性指标


  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万元(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下降16%,比2005年下降32%。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徐飞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1.034吨标准煤/万元(“十五”为1.276),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2010年,我国GDP增长速度10.3%,能源消费增长速度6.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66(“十五”为1.04),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8.6%,即2.795亿吨标准煤。预计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准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11.4%,即4.56亿吨标准煤(对应GDP增长8%);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标准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15%,即7.5亿标准煤。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我国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核能、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等,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占15%。而新增的非化石能源产能中,核电占40%,水电占40%,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等合计占20%。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要力争达到15%左右。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


  政策资金扶持 盈利空间很大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50亿元,重点支持节能技改和节能产品推广,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


  事实上,仅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央财政每年用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预算内的基建支出。


  徐飞计算,2020年,如果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那么每年需要新增投资5000亿元(780亿美元),如果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达15%,那么每年在清洁能源上至少要投入10000亿元。

徐飞预计,“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在节能减排上,我国每年需要大概1.5万亿元的投资。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改造工程计划投资5500亿元、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投资600亿元、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计划投资1500亿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计划投资600亿元、节能能力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20亿元,总投资在8320亿元。


  而且,钢铁、石油石化和化工、建材、有色、电力5个行业,几乎占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7.46%,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事实上,这五大行业也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工业采取的节能措施包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据测算,工业节能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3年,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5~7年或更长。如果只计算节能收益,不考虑项目带来的其他收益,那么,节约能源实物为重油(假定5000元/吨),700千克折1吨标准煤,价值3500元,投资回收期0.48年。节约能源实物为原煤(假定600元/吨),1400千克折1吨标准煤,价值840元,投资回收期2年。节约能源实物为天然气(假定2元/立方米),752立方米折1吨标准煤,价值1504元,投资回收期1.11年。节约能源实物为电(假定0.5元/千瓦),2780度电力折1吨标准煤,价值1390元,投资回收期1.2年。


  据测算,每节约1吨标准煤能源,需要投入2000元。实际上,节能项目每节约1吨标准煤平均收益1675元。而且,在节能项目获取收益的同时,国家对节能减排项目还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节能项目每节约1吨标准煤,中央财政补贴240元,省级财政不低于60元。据了解,北京补贴500元、上海补贴600元、山西补贴400元。


  2010年6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生产或应用节能减排产品的技术改造项目。采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支持方式。同一年度,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种支持方式。特色产业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300万元。


  据悉,国家在财税政策上鼓励节能减排,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4大类共30余项税收优惠政策,并明确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节能减排市场前途广阔。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膨润土行业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 且贸易顺差额整体呈扩大走势

我国膨润土行业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 且贸易顺差额整体呈扩大走势

膨润土也叫斑脱岩,皂土或膨土岩。是一种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具有多种特殊性质和应用。膨润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钻井液、冶金工业、型沙粘接剂、猫砂等。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产需及进口量均增长 进口市场中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为主要来源国

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产需及进口量均增长 进口市场中澳大利亚和卡塔尔为主要来源国

从地区产量来看,在2024年1-9月我国液化天然气行业产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产量分别为442.6万吨、355万吨、245.4万吨、171.7万吨、119.2万吨。

2024年11月11日
政策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装机容量与发电量逐年增长  水电发电量占比最高

政策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装机容量与发电量逐年增长 水电发电量占比最高

从装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9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 新能源是应用占比最大领域

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主要以石墨烯粉体为主 新能源是应用占比最大领域

随着新能源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发展,下游应用市场对石墨烯需求持续增长,这也让石墨烯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为386亿元,同比增长15.22%,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稀土行业:轻稀土指标逐年提高 且市场供给格局进一步集中

我国稀土行业:轻稀土指标逐年提高 且市场供给格局进一步集中

从我国稀土指标情况来看,在2019年到2023年我国轻稀土数量从112850吨增长到了250850吨,连续五年稳定增长,而中重稀土指标数量则一直保持在19150吨。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产量增长提速 贸易顺差额呈缩小态势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产量增长提速 贸易顺差额呈缩小态势

进出口来看,我国天然石墨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且出口量整体呈现下滑态势。进口方面,2023年我国天然石墨出口量达到22.19万吨,同比下降7.08%。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热处理行业:热处理加工服务市场规模较大 2024年1-7月市场首次实现贸易顺差

我国热处理行业:热处理加工服务市场规模较大 2024年1-7月市场首次实现贸易顺差

细分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热处理行业主要分为热处理设备制造和热处理加工服务两大细分领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热处理行业细分市场中,热处理加工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较大,达到935亿元,占比82%;热处理设备制造占比18%。

2024年10月26日
我国光伏硅片行业产量高速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其出口量、金额及均价均有所下降

我国光伏硅片行业产量高速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其出口量、金额及均价均有所下降

产量来看,2019-2023年,我国光伏硅片产量呈增长趋势。2024年1-6月,我国光伏硅片产量达402GW,同比增长58.6%。

2024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