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煤层气俗称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的烃类气体,甲烷含量大于90%,1立方米煤层气发热量大于8000千卡,是与天然气相当的优质清洁能源,可与天然气混输混用,是当今全球替代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开发的主要品种。

      目前,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编制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完毕并报国家发改委,预计近期将由发改委对外发布。该规划提出的“十二五”煤层气产量为215亿至235亿立方米,较“十一五”规划的100亿立方米增长一倍多,这对于国内的煤层气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资源“气”量可嘉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的烃类气体,甲烷含量大于90%,1立方米煤层气发热量大于8000千卡,是与天然气相当的优质清洁能源,可与天然气混输混用,是当今全球替代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开发的主要品种。


      我国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最新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万亿立方米,1500米以浅煤层气可采资源量10.9万亿立方米。此次评价范围包括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南方和青藏5个大区,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浩特、吐哈、塔里木、天山和海拉尔等42个含气盆地(群)、121个含气区带;其中东部区地质资源量11.3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4.32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30.8%和39.7%,是中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区;中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0.4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00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8.45%和18.4%;西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0.3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86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8.1%和26.3%;南方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4.6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70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12.3%和15.6%。


  评价结果指出,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分布集中,适于开发资源比例大,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有效勘探开发可以对常规天然气形成重要补充。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400亿立方米,缺口为500亿~600亿立方米,2020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900亿立方米。而煤层气利用得当能很好地取代天然气,缓解能源短缺现状,从这个角度看,煤层气产业市场前景相当令人期待。


争“气”潮席卷全国


  作为煤矿“第一杀手”,俗称“瓦斯”的煤层气在过去一直是各个煤矿防控的重点对象,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热值非常高的优质燃料。中国每年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为200亿立方米,若用来发电可发出60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随着经济价值的逐步显现,过去在众多矿区被白白烧掉的煤层气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目标,无论是煤层气产地的煤炭集团还是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都在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


      随着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以煤层气、页岩气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已引起世界能源巨头的广泛关注,未来数年将迎来发展新热潮。同样在国内,煤层气这种曾让无数人避而远之的“夺命凶器”,也让众多企业伸出“橄榄枝”,香港中裕燃气、中华煤气、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公司、美国百利资金公司、韩国能源开发生产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纷纷抢滩河南,欲分羹河南煤层气资源。


      国内几大石油巨头也趋之若鹜。除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之外,中海油也加入竞争行列。2010年12月3日,发改委、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新增了中石油、中石化、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3家公司获得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加上中联煤,国内共有4家企业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今年5月30日,继中海油成功入驻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煤层气”)后,中石化也联手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合资成立了山西国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化能源”)。


      据记者了解,国内的几家大的集团都在规划煤层气利用的路线图。中海油已规划了一条横跨内蒙古、晋、冀、津四省区市,年输气量达15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管线。按照规划,到2015年,该管线将达到最大合同供气量150亿立方米。中海油还将气源视野拓展到了国外,2010年12月9日,中海油宣布与澳大利亚爱克索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投资5000万澳元(约合3.26亿元人民币)购得后者位于昆士兰加里里盆地5个煤层气区块的50%直接权益。内外并举之下,中海油希望能够后来居上。而中石油则规划做国内煤层气“老大”,目前已经累计掌控煤层气三级储量约4200亿立方米。据中国石油计划规划部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中石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将全面提速,到2015年要达到40亿立方米的规模,占到全国的50%以上,到“十三五”,要占到全国的75%以上。

      产业朝“气”蓬勃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第四届理事长吴达才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尖锐,美国率先实现了对煤层气的工业性开采并形成很大规模,2005年产量在500亿立方米以上;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煤层气利用发展也很快,并获得了经济、环境、能源上的多重效益。近几年我国也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并在山西的一些地区试钻勘探煤层气,上世纪90年代后又引入国际资本和能源集团进行勘探开发,先后有美国的美中能源公司、美国的CBM煤层气能源集团、阿莫科公司、菲利普斯公司、安然公司、澳大利亚路维尔公司进入。山西的大型煤炭产业集团如晋煤集团、阳煤集团也对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成功应用于民用燃气和发电,生产出炭黑和甲醛等化工产品。


        晋城煤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武华太认为,煤层气规模化利用可以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首先是安全效益。煤层气的地面抽采,有效减少了煤层瓦斯含量,降低了矿井瓦斯压力,为从源头上治理瓦斯灾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晋煤集团寺河矿为例,当地面一个钻孔的煤层气日抽采量达到2500立方米时,每个钻孔每年可使0.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吨煤瓦斯含量平均降低约1立方米。


        其次是环保效益。据测算,用50亿立方米煤层气来替代煤炭,可减少灰尘排放99万吨,减少飞尘排放6300吨。使用煤层气作燃料的汽车可使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7%,碳氢化合物减少72%,氮氧化合物减少39%,二氧化碳减少24%,二氧化硫减少90%,噪音减少40%,而且不含铅、苯等致癌的有毒物质。


        第三是经济效益。目前,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尚处于投入期,正处在市场培育、开发和铺垫阶段。随着煤层气产业行业标准、基础设施、价格体系、利用领域、产业规模等要素的不断完善和扩大,预期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第四是社会效益。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社会提供了新型清洁能源。比如在民用方面,利用煤层气代替水煤气,不仅清洁卫生,而且彻底解决了一氧化碳中毒问题,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市场化须先破“气”结


  煤层气综合利用的好处已是众人皆知,而且无论是从技术、设备、资源等方面,我国都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条件。但实际上,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步伐迟缓,“十一五”末我国煤层气开采总量约86亿立方米,利用总量为34.06亿立方米,远远没有达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抽采量应达100亿立方米,利用量达80亿立方米”的目标。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国内煤层气开采权与煤炭开采权的“两权”分离。由于煤层气两权合一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加之对外合作专营权的垄断,造成了采煤企业与采气企业纠纷不断。在山西,中石油、中联煤登记了2.8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煤层气矿权,约占全省含煤面积的60%以上。没有采气权的山西本土煤企,则以治理瓦斯为名在矿区内抽采煤层气,双方的矛盾突出。山西省煤层气行业协会一位高层透露,由于气权和矿权的重叠,央企和地方企业的矛盾十分激烈,而央企在跑马圈地获得资源后,很大一部分区块并没有投入开发。

       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在此方面正在积极调整政策,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12月中旬,煤层气大省山西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综改区”),获得资源改革转型“先行先试”权,尽管具体落实还需一些时日,这多少让山西本土的煤炭集团看到了希望。据了解,作为“综改区”重要改革内容之一,煤层气开采“气随煤走、两权合一”的方案有望获批,山西请求中央继续支持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就包括煤层气开采等方面的政策优惠。而事实上,在政策明确之前,山西省煤矿企业已在气权上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2010年5月,晋煤集团成功获得了成庄和寺河(东区)区块煤层气采矿许可证;10月,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取得沁水煤田伯方区块煤层气探矿权,成为获得煤层气探矿许可证的第一家地方国企。

 


        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富集,预测储量高达10.3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资源量的1/3,位居全国首位,其煤层气开发利用对全国具有样板意义。山西省已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作为其资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煤层气产业作为“气化山西”的重要资源支撑,在“四气”(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中的比重到“十二五”末将占到40%。


        “山西省根据建设‘气化山西’、‘净化山西’的总体部署,正在加紧编制《煤层气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省政府还成立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领导组,统一协调解决煤层气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煤科技开发处处长侯相林告诉记者采,今年在省科技厅组织下,依托晋煤集团建设煤与煤层气共采山西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将为气化山西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


        除了试验区,国家能源局还先后发布了《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规划》、《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规划》,表明了政府有关部门对煤层气开发的大力支持。煤层气大省区内蒙古、河南也都把煤层气开发作为资源大省的支柱产业鼎力扶持。内蒙古积极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政策要求,实行每利用1立方米煤层气补贴0.2元、煤层气发电厂每发1千瓦时电补贴0.25元的政策,并适度减免煤层气利用企业的所得税及进口物资关税。 


       “不管怎样,从有害气体治理转到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既有政府的政策推动,也有煤层气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煤层气产业正走向黄金期,发展的前景非常大。”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高管表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2025年H1出口市场向好 建省、广东省出口额领先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2025年H1出口市场向好 建省、广东省出口额领先

从出口省市来看,2025年1-6月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前三的省市分别为福建省、广东省、江苏省;出口金额为88.50亿美元、88.11亿美元、45.7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6%、39.4%、0.06%。

2025年07月29日
超级水电站开工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水力发电行业国际化发展迎新机遇

超级水电站开工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水力发电行业国际化发展迎新机遇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核心项目墨脱水电站)正式破土动工。而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全球水力发电技术迈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世界水电史上的里程碑工程,它将推动水力发电实现三大突破性发展: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石墨烯粉体占比超90%

我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石墨烯粉体占比超90%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4年我国石墨烯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5起,投融资金额为1.2亿元;2025年1-7月20日我国石墨烯行业发生5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4亿元,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投融资金额。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柴油行业产量、出口数量、金额及出口均价下降趋势或将延续

我国柴油行业产量、出口数量、金额及出口均价下降趋势或将延续

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柴油产量为增长趋势,但在2023年我国柴油产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柴油产量为20340.2万吨,同比下降4.0%;2025年1-6月我国柴油产量为9576万吨,同比下降5.6%。

2025年07月22日
锡行业:中国锡矿储量及产量均在全球占比最高 企业方面明苏尔产量第一

锡行业:中国锡矿储量及产量均在全球占比最高 企业方面明苏尔产量第一

具体从产量来看,2024年全球锡矿产量占比最高的为中国,占比为23%;其次为印度尼西亚,占比为17%;第三为缅甸,占比为11%。

2025年07月18日
铝土矿行业:几内亚储量最多 国内产量呈下降走势 进口量则持续上升

铝土矿行业:几内亚储量最多 国内产量呈下降走势 进口量则持续上升

从我国铝土矿产量来看,自2019年之后我国铝土矿产量持续下降,到2023年我国铝土矿产量约为6552万吨,同比下降3.4%。

2025年07月16日
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约四成 太阳能光伏领跑国内外市场

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约四成 太阳能光伏领跑国内外市场

全球装机容量来看,2020-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持续上涨,从2799GW增长至4601GW,2024年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7.07%。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锂矿行业:湖南临武、新疆若羌探获超大型锂矿 未来市场进口依赖或将下降

我国锂矿行业:湖南临武、新疆若羌探获超大型锂矿 未来市场进口依赖或将下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成为全球战略性矿产。中国在锂矿勘探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湖南郴州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和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Ⅰ区相继探获超大型锂矿床,不仅大幅提升国内锂资源自给能力,也对全球锂供应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025年07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