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目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业分析报告-产业格局现状与发展动向前瞻》显示,为满足谷城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为主线条,基本实现新增查明的各类矿产资源储量能够保障我县“十三五”期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有效控制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利用。进一步优化矿山企业规模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提高矿山“三率”指标,推动矿产开发利用向集约化节约化转变。提高矿业准入门槛,支持采、选、加工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构建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矿业绿色发展格局。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矿业权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宏观管理能力,提高矿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2、规划期目标(2020年)
(1)地质服务和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显著成果,地质找矿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基本完成盛康硅石矿勘查项目,基本查明硅石矿资源储量;新增查明硅石矿资源储量12000万吨,为全县硅石矿开发提供后续资源保障。基本查明地热、金矿和铜矿资源各1处。
(2)加快盛康硅工业经济区建设步伐,划定谷城盛康硅石矿区重点规划矿区,进一步增强资源供应能力;重点建设3个资源产业基地,力争资源开发基地硅石矿采选规模达到100万吨/年。重点支持湖北利拓集团钛精矿的规模生产,加大难选钛矿选矿技术攻关力度,推动钛矿资源的实质性开采;坚持矿床规模与矿山规模相匹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得到有效调控,开发利用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矿山数量控制在28个,新投放采矿权18个。到2020年,铁矿、硅石矿年开采总量分别达到210万吨、100万吨;水泥用灰岩矿石年产量控制在100万吨。采矿业产值达到3.36亿元,年均增长10%。
(3)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矿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绿色矿山体系,形成全县绿色矿山建设新局面。到2020年,全县矿山数量减少到28家,到2025年进一步减少到26家。大中型矿山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主要矿山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3~5个百分点,达标率达到100%。县级发证的矿山100%达到县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市级以上发证矿山100%达到市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80%的中型矿山达到省级绿色矿山标准,力争60%的大型矿山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4)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通过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形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新格局;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开采活动同步进行,损毁的可复垦土地得到全面利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恢复面积0.598平方千米、“三区两线”矿山复绿面积0.803平方千米、土地复垦面积1.082平方千米(附表19),初步建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长效机制。(5)矿产资源管理与服务新格局初步形成。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更加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更加完善,矿业权市场交易和中介服务更加规范,矿业资本市场、矿业权交易市场等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矿业权人信用约束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基本建成全方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立体监管网络。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地质资料共享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谷城县规划目标期指标一览表
类 别 |
指标及数据 |
属 性 |
|
矿业经济 |
矿业经济3.36亿 |
预期性 |
|
矿产资源勘查 |
查明中型矿产地5处 |
预期性 |
|
新增查明硅石矿资源储量12000万吨 |
预期性 |
||
新增查明各类非金属资源储量10万立方米 |
预期性 |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 |
重要矿种开采总量 |
水泥用灰岩年度开采总量100万吨 |
预期性 |
铁矿年度开采总量210万吨 |
预期性 |
||
硅石矿开采总量100万吨 |
预期性 |
||
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 |
矿业经济园区1处(含3处开采基地) |
预期性 |
|
矿山数量28家 |
预期性 |
||
大中型矿山比例力争达到30% |
预期性 |
||
主要矿山“三率”指标达标率为100% |
预期性 |
||
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示范建设各1个 |
预期性 |
||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
钛精矿规模生产 |
预期性 |
|
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治理恢复 |
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100% |
预期性 |
|
生产矿山边采边治理 |
预期性 |
||
新建矿山、生产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100% |
约束性 |
3、展望期目标(2025年)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源供应能力持续稳定,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矿产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全面实现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形成开发有序、利用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的现代矿业新格局,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勘查开发与资源产业布局
(一)勘查开发战略布局
1、生态保护红线区范围与管控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实施严格边界管控。生态保护红线一类管控区主要包含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省级以上地质公园的一级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的保育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的保育区、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点)的核心区等,没有纳入一类管控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为二类管控区。
在一类管控区内,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允许的民生工程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在二类管控区内,应根据主导生态功能维护需求,制定禁止性和限制性开发建设活动清单。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重点保护区域名录已经确定,加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落地工作,及时调整保护区范围,并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审批中严格把关。
谷城县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23个,面积约为468.84平方千米。(附表14)。
2、勘查开发分区布局
落实市级规划西北部片区(老河口市、谷城县)勘查开发分区布局。
充分发挥谷城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试县、国家城市矿产利用示范基地等政策优势,下大力气推进钛磁铁矿中钛的选矿技术研究和回收利用,加强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不断壮大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以石花为中心,加强水泥用灰岩的规模开发与集约利用;在盛康南河及庙滩一带加大硅石资源勘查力度,加强对优质硅石开采的管控。
以南河为重点,加强地热勘查,力争绿色资源尽快利用,为今后薤山风景区、南河风景区连片整体旅游提升提供配套资源。
(二)重点工作布局
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划定重点规划矿区、资源产业基地、矿业经济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重点工作布局
重点工作布局 |
|
重点规划矿区 |
落实市级规划。在资源储量大、开发利用条件好、优势特色矿产集中分布区域,划定谷城盛康硅石重点规划矿区。 区内必须统筹规划、严格准入、加强监管,通过加大勘查投入,促进找矿重大突破,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 |
矿业经济区 |
落实市级规划“老河口-谷城铁矿、硅石、建材矿业经济区”在谷城县境内部分。 矿业经济区主要引导矿业生产要素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促进矿业经济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涵盖矿产资源勘查、采选及加工等在内的矿业经济活动区域。 |
资源产业基地 |
落实市级规划。在资源分布集中的重点矿区内,综合考虑资源储量、开发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划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3个资源产业基地,即钛矿采选基地、建材矿产开采基地、硅矿开采基地;推进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 |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恢复治理区 |
落实省级规划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1处,区内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重点工程,修复矿山地质环境。 |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
落实市级规划,开展矿产资源生态开发试点,创建县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
谷城县3个重要采选基地规划表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科学确定矿产资源勘查方向与规划分区,合理有序地开展探矿权设置区划,调整和优化勘查空间布局,明确勘查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地质找矿,推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
要点 |
重点内容 |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方向 |
围绕紧缺矿产和战略新兴矿产,在重点找矿靶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查明一批矿产地,实现新的找矿突破。主攻矿种包括铜、金以及地热等矿产。 |
重点勘查矿种 |
重点勘查铜、金、优质硅石、地热等矿产。重点勘查矿种可优先配置探矿权,鼓励国家和社会多元投资勘查,努力实现找矿新突破。 |
限制勘查矿种 |
限制水泥用灰岩等矿种。限制勘查矿种应严格控制,只有在产能过剩得以改善、选冶技术达到要求、环境影响能有效降低的条件下,才能投放探矿权。 |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
勘查规划区包括重点勘查区和限制勘查区两类。全县共划分10个重点勘查区,面积254.89平方千米。其中落实省级规划3处,落实市级规划7处。
(三)探矿权设置区划
要点 |
重点内容 |
勘查规划区块划分 |
全县划定勘查规划区块10个,其中,金矿高风险矿产勘查规划区块1个;地热、冶金用石英岩等低风险矿产勘查规划区块9个。均为空白区新设。总面积234.81平方千米。落实省级规划区块3个,落实市级规划区块7个。 |
探矿权设置 |
已明确划定的勘查区块,原则上一个区块内只设置一个探矿权。规划期内在10个勘查区块中均设置探矿权,其中落实省级规划3个,市级规划7个。对未划分勘查区块的地区,规划期内若获得新的找矿信息,应先划分勘查区块再设置探矿权。 已明确划定的勘查区块,原则上一个区块内只设置一个探矿权。规划期内在10个勘查区块中均设置探矿权,其中落实省级规划3个,市级规划7个。对未划分勘查区块的地区,规划期内若获得新的找矿信息,应先划分勘查区块再设置探矿权。 |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调控
矿产资源总量调控
谷城县实行总量调控的矿产有两类,产能过剩矿种、地方优势矿种,具体包括铁矿、水泥用灰岩及硅石矿。
矿产类型 |
特点及总量调控 |
铁矿 |
主要分布在冷集镇兴隆观矿区,目前有采矿权1宗,通过开展选冶技术研究,不断提高难采选铁矿石和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采矿权数1宗,年度开采总量力争为210万吨。2025年,采矿权数1宗,年度开采总量达到为230万吨。 |
水泥用灰岩 |
主要分布在石花镇内,重点调控水泥用灰岩的开采规模,到2020年,采矿权总数控制为2宗,产量控制在100万吨。到2025年,采矿权总数控制为2宗,产量控制在120万吨。 |
硅石矿 |
开发利用硅石矿分布范围广,规划期重点调控开采规模,10万吨/年以下的小矿山逐步关闭退出。实现矿山采选与加工企业产销对接,促进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提高硅石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到2020年,采矿权数控制为11宗,年度开采总量为100万吨;到2025年,采矿权数控制为10宗,年度开采总量为150万吨。 |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需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行开采规划分区,优化矿产开发布局,指导采矿权合理设置。开采规划区包括禁止开采区、重点矿区(重点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三类。
谷城县矿产开采规划区类型及范围
开采规划区类型 |
范围 |
备注 |
禁止开采区 |
全县划分禁止开采区23处,面积468.84平方千米。落实省级规划禁止开采区11处、落实市级规划禁止开采区2处,文物古迹及地质遗迹保护区6处,规划增补划定禁止开采区10处 |
落实省级规划禁止开采区11处包括:A.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3处【薤山国家森林公园禁止开采区、南河自然保护区禁止开采区、梨花湖风景名胜区禁止开区(谷城县境内部分)】;B.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1处【谷城县三水厂水源地禁止开采区】;C. 重要水库名录禁止开采区7处【白水峪水库禁止开采区、潭口水库禁止开采区、团湖水库禁止开采区、八仙洞水库禁止开采区、龙潭水库禁止开采区、狮子岩水库禁止开采区、庙子头水库禁止开采区】 |
落实市级规划禁止开采区2处包括:谷城汉江湿地公园禁止开采区、承恩寺森林公园禁止开采区 |
||
文物古迹及地质遗迹保护区6处:三神殿、谷城老街、万寿宫、杨洪胜烈士墓、襄宪王墓、鄂西北手纺织训练所 |
||
规划增补划定禁止开采区10处包括:A.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禁止开采区4处:【沈垭风景名胜古迹禁止开采区、五山堰河乡村旅游区禁止开采区、汉家刘氏茶园沟禁止开采区、五朵山风景名胜区禁止开采区】;B. 襄渝铁路、武康铁路、武襄十高铁、福银高速、谷竹高速、国道G316、G241、省道S306、S275、S303两侧一定距离与交通有关的禁止开采区5处:【福银高速红马庙段禁止开采区、襄渝铁路和福银高速曹家庙段禁止开采区、襄渝铁路和福银高速施家湾段禁止开采区、省道S275四方山段禁止开采区、省道S275凉水泉段禁止开采区】 |
||
重点矿区 |
全县共划分出重点矿区14处,面积16.57平方千米(附表13、附图4)。落实市级规划重点矿区6处。 |
/ |
限制开采区 |
全县划分限制开采区20处,合计面积为7.69km2。落实市级规划限制开采区2处。 |
/ |
(三)采矿权设置区划
1、开采规划区块
采矿权设置区划应尽可能保持已查明矿体的完整性,禁止“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全县共划定开采区块18个(附图4,附表14)。其中,已设采矿权整合划定开采区块2个,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划定开采区块1个,空白区新设开采区块15个。
2、采矿权设置
已明确划定的开采规划区块,原则上一个区块只设置一个采矿权。规划期内在18个开采区块均设置采矿权;其中,落实市级规划3个。此外,规划期内在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矿山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规划要求的矿山,以及虽未达到要求、但可以按照本轮规划进行整改的矿山,将保留已设采矿权。到2020年,已设采矿权保留10个,保留矿山需扩大生产规模。
要点 |
详情 |
已设采矿权整合 |
由于矿区布局欠合理、资源储量不足等原因,需要进行开采范围调整和采矿权整合。到2020年,以已设采矿权整合方式设置采矿权2个 |
探矿权转采矿权 |
勘查程度达到开发利用条件,且符合规划要求的探矿权。到2020年,探矿权转采设置采矿权1个 |
空白区新设 |
在资源条件基本查明的矿区,以空白区新设的方式设置采矿权15个 |
3、采矿权投放
规划期采矿权投放控制在18个。在规划目标期内,鼓励开采矿种优先投放采矿权,限制开采矿种有序投放,采矿权投放数量控制在17个;在规划展望期按照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投放,采矿权投放数量控制在1个。原则上在规划期及展望期按照“减一增一”的方式投放新的采矿权,重点向硅石、矿泉水等矿产倾斜。
已设采矿权符合本轮规划要求,界内有可供正常持续开采的资源区,能满足不同矿种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服务年限要求,为其矿权保留。本轮规划共保留已设采矿权10个。
已设采矿权符合本轮规划要求,界内有可供正常持续开采的资源区,能满足不同矿种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服务年限要求,为其矿权保留。本轮规划共保留已设采矿权10个。
(四)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1、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规模结构调整重点:坚持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杜绝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规划期内不再新建5万吨以下露天铁矿、30万吨以下水泥用灰岩、3万吨/年以下其它矿种的地下开采矿山。严格执行矿山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大型矿山不小于20年,中型矿山不小于10年,小型矿山不小于5年。到2020年,矿山总数减少到28家,大中型矿山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
2、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矿山企业的采选工艺应清洁安全高效,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以及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应达到国家要求,并通过不断优化采选工艺,不断提高“三率”水平。到2020年,主要矿山“三率”达标率达到100%,“三率”水平分别提高3-5%。
开展城市矿产调查,推动废旧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城市矿产的回收利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鼓励谷城废旧金属回收和废铅、废铝、废钢铁梯级利用,争取实现金属再生比例提高5~10%。
3、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级别 |
候选企业 |
国家级(1家) |
湖北利拓投资有限公司兴隆观铁矿 |
省级(4家) |
湖北三恩硅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谷城柳榆沟硅石矿、谷城县八达矿业有限公司谷城小四方山硅石矿、谷城县宏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茨河镇大发沟硅石矿、谷城县张氏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土地岭硅石矿 |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矿区土地复垦
(一)矿山环境规划分区
全县规划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重点复绿区和重点复垦区共4处,其中落实省级规划1处,落实市级规划3处。
区域划分 |
范围 |
重点保护区 |
A.主要包括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 铁路、重要输气管道、一二级河流两侧,重要湖泊周围,高速公路两侧,国道和省道两侧等规定的保护范围,以及重要城镇、重大基础设施保护范围,均为重点保护区。 |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 |
在矿山开采活动密集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的大中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随时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矿区,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环境、社会效益明显改善的矿区,划定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全县落实省级规划综合治理重点区,规划面积14.27平方千米,治理面积0.598平方千米。 |
矿山复绿重点区 |
在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三区两线”)的矿山和矿区,划定矿山复绿重点区。 落实市规划划定矿山复绿重点区1处,规划面积8.07平方千米。复绿区面积0.803平方千米。 |
矿山土地复垦重点区 |
在废弃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占用破坏土地、矿业活动损毁土地等区域,划定矿山土地复垦重点区。 全县落实市级规划划定矿山土地复垦重点区2处,规划区面积33.52平方千米。复垦面积1.082平方千米。 |
六、重大工程
根据全县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特点,选择资源潜力大,开发前景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拟在本规划期内,实施四项重大工程。——湖北省谷城县盛康硅石矿重点矿区、谷城县兴隆观铁矿节约与综合利用、谷城盛康经济园、兴隆观铁矿区重点治理分别列为勘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规划有序实施。
(一)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
(一)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 |
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设置以落实省级规划和市级规划定的重点勘查区和勘查矿种为主。 划分1个重点规划矿区:谷城盛康硅石矿重点勘查(附表10),通过进一步工作,有可能找到特大型硅石矿床。 |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程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程 |
实施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生态保护示范工程,促进矿业转型升级。推动谷城作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县建设,开展鄂西北低品位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研究,综合回收有用组分 |
(三)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
(三)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 |
落实省级规划划定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1处,具体为谷城县兴隆观铁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0.598平方千米。 |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 |
根据矿产资源潜力、勘查开发现状、采选冶配套能力以及基础设施等因素,结合矿业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设置1个矿业经济区(含三个开采基地)(附表9)。 目前,谷城县域内有盛康硅工业园,规划期内新建利拓公司钛铁矿采选基地、泰隆谷城水泥用灰岩开采基地、谷城盛康硅石矿开采基地,力争在规划期内建成具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完善、矿业关联度高、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大型矿业基地及百亿元支柱产业。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