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天然气需求疲软 未来5年LNG市场将处于过剩状态

    导读:  随着日韩等消费大国需求萎缩,同时LNG(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集中建设,全球LNG市场已显供应过剩。在10月底召开的中国石油市场发展新趋势座谈会上,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海博表示,由于全球天然气需求疲软,未来5年LNG市场都将处于过剩状态。

    随着日韩等消费大国需求萎缩,同时LNG(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集中建设,全球LNG市场已显供应过剩。在10月底召开的中国石油市场发展新趋势座谈会上,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海博表示,由于全球天然气需求疲软,未来5年LNG市场都将处于过剩状态。

    主战场萎缩 ——亚洲需求不振

    据王海博介绍,2014年全球LNG贸易量约为2.41亿吨,有19个LNG出口国(地区)和29个LNG进口国(地区)。全球LNG进口和消费以亚太地区为主,市场份额超过70%。当前五大LNG进口国(地区)均来自亚洲: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和中国台湾。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关停了全部48座核反应堆,并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LNG进口以保障能源供应,由此推高了亚洲LNG价格,也使得LNG出口商纷纷瞄准亚洲市场。

    然而,随着日本核电的陆续重启,未来日本天然气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事实上早在2005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就已达到峰值,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较2005年减少14%,天然气消费量也较2013年出现下降。IEEJ(日本电气工程师协会)预测,基准情景下日本天然气需求将从2012年的1.05亿吨标准油降至2020年的0.93亿吨标准油。IEA(国际能源署)预测日本天然气需求将从2012年的1270亿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990亿立方米。

    韩国天然气需求在2013年达到525亿立方米的高位,2014年降至478亿立方米。其需求回落也与核电的发展有关,当年核电同比增速12.7%,而韩国还计划在2029年前新增12座核反应堆。KEEI(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预测,2015年韩国LNG需求将再度下降,降幅3.5%。根据韩国贸易工业能源部制定的《天然气长期供需计划》,2020年LNG进口需求将由目前的近4000万吨降至3400万吨左右。

    当前中国天然气需求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速明显放缓。2000~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16.1%,2014年增速大幅降至8.6%,今年1~9月进一步降至2.5%。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也将更多地依靠本地生产及签订的管输合同来满足。

    亮点难觅——全球消费疲软

    201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约为3.39万亿立方米。美国、俄罗斯消费量遥遥领先,占比分别为22%和12%,且自给率较高;中国位居第三,消费量占全球的5.5%,对外依存度接近30%。目前本地消费和管道气贸易分别占全球天然气消费总量的69%和21%,LNG贸易占比仅10%。

    从全球来看,天然气需求并没有什么新的增长亮点。

    近几年欧盟天然气消费已从峰值回落。欧盟天然气消费在2010年达到5020亿立方米峰值,2014年降至3869亿立方米。IEA预测欧盟天然气消费量到2020年将增至4910亿立方米,但仍未及2010年的峰值。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预测,美国天然气需求将从2013年的26.16万亿立方英尺小幅降至2020年的26.14万亿立方英尺,2030年回升至28.08万亿立方英尺。

    供应过剩 ——LNG设施密集建设

    在美国墨西哥湾、澳大利亚、非洲东部、俄罗斯,各大出口商竞相建造LNG出口终端,导致天然气供应量大大增加。据国际燃气联盟的报告,2014年年底,全球天然气液化能力达3.01亿吨/年,并且仍有1.28亿吨/年正在建设中,这意味着全球LNG出口能力将在未来几年提高40%以上。

    截至今年3月,美国已有4个LNG出口项目开工,其中切尼尔能源公司的Sabine Pass项目最早2015年底就可建成投用。4个项目合计设计产能5750万吨/年,在建产能4410万吨/年。

    今年9月,澳大利亚桑托斯公司投资160亿美元的格拉德斯通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投产。加上2016~2017年可能投产的项目,澳大利亚2020年前新增产能近6000万吨/年,相当于目前全球LNG贸易量的1/4。澳大利亚有望超过卡塔尔成为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国。此外,俄罗斯Yamal LNG项目计划2019年投产,设计产能1650万吨/年;加拿大也正在规划建设LNG项目。

    花旗银行分析指出,若所有计划建造的LNG出口终端投产,到2025年供给量可能会超过需求的三分之一。

    同时,全球LNG接收站能力也严重过剩。2014年全球LNG接收站总能力7.24亿吨/年,是贸易量的3倍。多数国家接收站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欧洲需求下降、美国开始出口,日本、韩国需求也将随着核电的发展而下降,未来5年全球LNG市场都将处于过剩状态。”王海博说。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天然气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出货量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将超过7GWh,2030年超过200GWh。

2025年04月02日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从出货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同比增长62.4%;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324GWh。

2025年03月18日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煤炭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电力和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誉为“黑色的金子”。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达到了90.96亿元,同比增长3.1%,全球煤炭消费量为164.03艾焦,比上年增长1.6%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从总产值来看,2023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达155.3亿元,较上年增长5.07%;2024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63.2亿元,2025年达到171.5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在政策支持下,新型储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已从2021年的1.5MW增长至了68MW;2023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约达260MW;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518MW。

2025年02月24日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从出货量来看,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大,行业也得到发展快速。2023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2024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189万吨。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从装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8.3GW,同比增长126.5%。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产业链来看,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氢气制备,包括电解水制氢、化石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中游是氢气储运环节,包括储氢、运氢以及注氢;下游是氢气的应用,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