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以往解决国际问题的经验,许多地区安全问题,就安全问题谈安全问题难以解决。相对来说,非政治领域内的区域合作会相对容易一些,这包括区域经济合作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合作。欧洲经济一体化最成功之处并不在经济一体化本身,而在于它解决了用其他办法都没有解决的欧洲安全问题。虽然东北亚与欧洲情况有所不同,但欧洲经济与能源合作的成功经验对于东亚地区而言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榜样。东北亚国家在非政治领域内的合作,特别是地区经济合作,无疑是构建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重要一步。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一是应当尊重东亚地区各国多样性的现实,实现平等参与,协商一致,循序渐进,互惠共赢的原则。二是以经济能源合作为先导,带动政治安全合作,以政治安全为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以经济能源合作为政治安全合作积累共同利益基础。
东亚能源合作可以满足各国对经济能源的需求,依次克服国家间的政治对立,促进地区和平。这种合作进程会促进国民之间的交流和认同,设计安全利益的地区能源合作完全有可能促进形成东亚合作的有力核心,并推进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合作。
四、中国推动东亚能源安全合作设想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扩展,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生存安全到发展安全的过程。要维护和实现发展安全,就必须制定出完整高效的国家发展安全战略,这其中也应包括能够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目前是一个对进口能源依赖不断增长的国家,因而我们的能源安全战略的出发点也应当是获取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以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当前国际能源态势以及东亚能源安全战略格局现状,未来中国海外能源安全战略应当遵循以下战略思路:
其一是“走出去”战略。通过“走出去”开展多边能源安全合作,走国际化能源安全战略之路。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具备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部生产要素,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获取自身所不具备的或短缺的生产要素,也才可能将自己多余的生产要素进行转移、实现增值。中国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在国际分工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必须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化解能源风险。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还必须考虑到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赖的特点,以此为基础追求与东亚各国共赢的对外能源安全战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任何国家的能源安全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地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也要减轻和化解东亚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和自身能源安全的忧虑,也必须适当淡化地缘政治竞争,通过“利益绑定”的办法巩固和扩展与有关国家的共同利益,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其二是推行“多元化”战略。早就20世纪早期,英国著名政治家丘吉尔就指出,能源安全在于供应体系的多元化。此话对于当今制定能源安全政策依然有重要意义。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当前其他能源消费大国的油气战略来看,多元化也是化解能源对外依赖风险的最为有效和最为主要的办法。中国的对外“多元化”战略,一方面是以东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框架为依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油气资源经营,另一方面是在能源来源、能源运输、能源结构、能源技术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多元化合作。中国在积极参与东亚能源安全合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论坛的合作与对话,比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与海湾国家联合会GulfCooperationCouncil、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中与俄罗斯-中亚等能源丰富的国家合作,从而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能源安全合作以最终实现能源安全。
五、对东亚能源安全博弈和地缘政治未来的思考
与中国西部的地缘形势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缘敏感地带对于中国来说压力更大,形势也更加紧迫一些。认为,中国未来5-10年的地缘战略应该集中主要战略资源,确保自朝鲜半岛经过台湾海峡到南中国海这一地缘战略线路的安全。因为这一地带可能成为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各国利益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潜在安全危机最多的地区之一。中国的东南沿海一线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的一个地区,也是中国海疆线最长的地区,中国在此处所面对的挑战也是最多、最大、最严重,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在当前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力量外溢和外部对中国的“威胁”疑虑加深同步的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周边相关国家的矛盾也最容易在这一地区出现。
能源安全问题是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催化剂。中国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保障国内供应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和能源地缘政治的战略问题。中国的能源战略已经成为今后亚洲乃至世界地缘政治平衡的重要因素。周边国家的竞争必将推动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东亚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加速,其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更多复杂深刻的潜在危机。各国之间的利益竞争激烈。中日关系中的摩擦与冲突现象会持续增加,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形势也越来越明显。东亚其他国家在中美日竞争中的选择也越来越困难。韩国在处理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时也是左右为难,顾虑重重,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外交目前也面临中重新布局,难见成效。在中美日战略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东亚地区其他国家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如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近期对华外交政策重新调整即为明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不明朗,甚至是不稳定。
中美日韩四边关系是东亚地区格局调整和地缘政治演变的关键因素。如前所述,地缘政治的作用在美国对华战略中显得日益重要起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以及在亚太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影响的扩大,美日以中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倾向只会加强。美国不得不接受中国影响力扩大的事实,一边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手段对中国是“胡萝卜加大棒(”carrotandstick“strategy)”政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强美日韩军事同盟,从地缘政治角度,美国还开始在军事上加紧以关岛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第二岛链布局。
缓解东亚地缘政治紧张形势要以能源国际合作为突破口,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在于能源的多样化,而能源多样化需要国际社会在油气开发和技术合作领域进行密切合作。有关国家需要坚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处理好油气开发争端;另一方面还需再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节能、海洋能在内的各类新型能源开发领域进行合作,共同走一条节能环保型道路。寻找国际能源合作的突破口,也有助于保障地区各国的能源安全。
结论
能源安全的竞争已经在全世界石油产地和石油运输通道扩散开来,在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东亚因其各方利益复杂化和争端多样化显得尤其引人注目。能源博弈既能破坏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能缓和相关国家关系。对于中国来说,因其涉及到中国领土领海主权完整和能源等综合因素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就最近几年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来看,中国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逐渐增大,其中朝鲜半岛核问题、东海南海主权争端和台湾问题直接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当前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世界经济陷入重大危机,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体系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中国应当着力稳定周边、开拓周边。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从总体上加强周边战略规划,以增进互信、促进合作为抓手,强化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纽带,增进周边国家对我国和平发展和政策的认同。积极促进东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周边公路、铁路、通信、能源通道建设,形成我国同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要妥善处理海洋权益争端和各种涉及我国热点敏感问题,发挥对促进解决周边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设性作用,切实维护周边地区稳定,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