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吹响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号角 企业在“严冬”里得到最多温暖慰藉

       导读:我国吹响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号角  企业在“严冬”里得到最多温暖慰藉。 今年7月,我国吹响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号角,矿产资源被全面纳入从价计征范围。2014年12月,煤炭行业已先行一步实现资源税从价计征。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煤化工行业竞争态势及十三五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今年7月,我国吹响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号角,矿产资源被全面纳入从价计征范围。2014年12月,煤炭行业已先行一步实现资源税从价计征。近日,本报记者在煤炭资源大省山西采访发现,从价计征一年半来,资源税改革已对山西企业发展和政府税源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山西省内一家主产优质低硫、特低磷和强粘连性典型肥煤的煤矿,汾西矿业曙光煤矿的产品曾经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并渡过了长达十年的“辉煌时期”。然而记者今年7月27日来到这家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与灵石县交界处的煤矿时,看到的却是一副冷清景象:矿区大院安静整洁,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大院外面的马路边停满十多辆运煤大卡车,但都空空如也。

  曙光煤矿财务科科长朱小青介绍,最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曙光煤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由于市场原因,煤炭价格一路下滑,如主导产品精洗煤价格由最高峰时的每吨2000元以上一路下滑到如今的每吨400多元,售价与成本严重倒挂;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该矿井下工作面遇到严重的地质困难,产量大幅降低。“2015年我矿精煤产量同比上年减少38.54%,精煤价格比上年降低10.85%,收入比上年减少58.93%,上缴税费3676万元,也比上年减少了很多。”朱小青告诉记者,进入2016年以来,曙光煤矿的情况依然未见好转,“上半年,精煤产量比去年同期又减少23.26%,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6.45%,收入减少32.58%,至6月底增值税留抵1013.70万元。”

  在如此严酷的经营环境下,国家于2014年底出台的煤炭资源税改革便成了企业在“严冬”里得到最多温暖的慰藉。“这是我们在近年的改革中最得益的一项,”为了说明情况,朱小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5年,企业全年原煤产量90万吨,入洗80.15万吨,洗选煤销售收入17965.13万元,如果按照资源税改革之前的政策,企业需缴纳资源税641.20万元,还要缴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620万元和矿产资源补偿费184.34万元,3项税费合计2445.54万元;按照新政策,企业按照销售收入乘以0.85的折算系数再乘以8%的资源税税率,虽然需要缴纳1230.02万元的资源税,但不再缴纳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在同等的经营状况下,去年企业资源税费负担减轻了1215.52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减轻了499.83万元,这够给工人补发几个月的工资啊!”

  在山西另一家煤矿——山西汾西宜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经营的困难状况与曙光煤矿大同小异:同样面临煤炭量价双降、成本倒挂和拖欠工人工资的窘境。但提起近年来实行的煤炭资源税改革,企业同样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资源税从价计征很好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能根据市场行情自动调节企业负担。据企业副总会计师武普虎测算,2014年12月,资源税改革之初,企业精煤市场售价为每吨680元,当时资源税按从量计征,税负是1.69%,可持续发展基金的负担为4.33%,综合税费负担为6.02%。从价计征后,山西适用8%的煤炭资源税税率,企业折算下来每吨精煤实际税负6.8%,负担比原先改革前还略高0.78个百分点。但是,随着近两年市场煤价一路下跌,如今该矿精煤价格下滑到每吨300元左右,企业从价计征的资源税负担也随之一路下降,“如果还按照改革前的税费计征方式,我们的吨煤资源税费负担将达到9.80%,这对企业将是雪上加霜。”武普虎说。

  “从价计征更客观地适应和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在价格上涨、企业效益好的情况下,国家可以多征收一点税;在价格下跌、企业效益差的情况下,国家少征收一点,这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有助于企业尽早走出经营困境。这确实是一种科学而更加人性化的税收制度。”一位山西省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山西省地税局了解到,2014年6月起,为配合即将到来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山西省率先启动了全省范围的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度、大范围推动清费立税改革攻坚,坚决取缔各类不符合规定的乱收费项目,撤销了全省煤焦出省检查站点,改革了运行多年的煤炭运销体制,取消了煤炭销售中对企业的各种束缚。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政府的要求,山西各级地税机关停止征收地税局代征的收费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涉煤价格调节基金。2014年12月煤炭资源税改革后,企业负担大为减轻:一是从价计征改革涉及的4项税费,平移算账的负担率为9.7%,山西省从低确定适用税率为8%;二是大力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专门面向煤炭的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全部取缔,保留收费项目全部规范;三是原由企业负担的“爱心煤”改由财政负担;四是暂缓原来强制企业提取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政策。通过一系列减负措施,山西省煤炭企业全年总体减负达到320多亿元,吨煤降低成本40元。

  据山西省地税局计统处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上半年实际执行的情况测算,一年半时间里山西煤炭企业减少税费负担151.47亿元,全省平均减负4.88个百分点。如果加上该省取消的其他各类收费项目,减负总额为341.07亿元,企业总体减负10.12个百分点,收到了改革的良好效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出货量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将超过7GWh,2030年超过200GWh。

2025年04月02日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从出货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同比增长62.4%;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324GWh。

2025年03月18日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煤炭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电力和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誉为“黑色的金子”。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达到了90.96亿元,同比增长3.1%,全球煤炭消费量为164.03艾焦,比上年增长1.6%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从总产值来看,2023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达155.3亿元,较上年增长5.07%;2024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63.2亿元,2025年达到171.5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在政策支持下,新型储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已从2021年的1.5MW增长至了68MW;2023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约达260MW;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518MW。

2025年02月24日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从出货量来看,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大,行业也得到发展快速。2023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2024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189万吨。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从装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8.3GW,同比增长126.5%。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产业链来看,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氢气制备,包括电解水制氢、化石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中游是氢气储运环节,包括储氢、运氢以及注氢;下游是氢气的应用,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