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分析:需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导读:2016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分析:需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8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年度监测和评价结果。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再生能源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就在大江南北连续晴热创出高温纪录,多地因电力吃紧而频繁拉闸限电、电力供应告急的同时,一则风力发电因难以并网,造成339亿度电量“被弃”的新闻颇有些讽刺的意味。

  8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年度监测和评价结果。

  《报告》中数据显示,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电力包含水电在内消纳量为1362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4.5%。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全国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现存的供需问题及配套基础设施尚未完备,出现弃风限电。但地方应该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这满足大气雾霾控制目标的要求,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弃风限电形势严峻

  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不含抽水蓄能机组3.0亿千瓦,发电量10985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19.6%;风电装机1.29亿千瓦,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3%。

  另外,光伏发电装机4318万千瓦,发电量392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0.7%,生物质发电装机1031万千瓦,发电量52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0.9%。

  报告还指出,2015年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全国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

  据了解,弃风弃光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爆发式增长与市场消纳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也是电力改革不到位导致的。审批权下放以后,一些地方盲目、冲动上风电、光伏等项目,想把GDP留下,但供需之间没有办法有效地配置资源。

  就甘肃而言,姜克隽表示,甘肃等地的风力资源比较好,但是其发电量是超过本省的需求量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社会用电量仅为1095亿千瓦时,而甘肃电源总装机在当年9月已高达440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720万千瓦。

  为什么不往其他地方输送?姜克隽表示,其他能源需求旺盛的地区的电网建设尚未完备,需要国家层面进行电网的建设,合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国网甘肃公司调度中心主任陈振寰认为,电网能接纳多少风电和光电,直接受限于有多大的调峰能力。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电网波动大,调峰技术不足等限制着新能源电力的输出。

  对于地方逐年加剧的弃风限电问题,今年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弃风严重地区各类电源建设节奏,其中,明确2015年弃风较严重或弃风率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2016年度暂不安排新增常规风电项目建设规模。

  需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今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省的风电、光伏项目保障小时数作了明确,其中规定光伏发电甘肃一类地区1500小时,二类地区1400小时。

  两个月后,甘肃省工信委向省电力公司和有关发电企业下发通知,提出2016年甘肃省风电最低保障收购年平均利用小时为500小时,光伏为400小时。

  这与此前发改委的规定存在差距。“500小时实在是太低了,这是对自己放宽了要求。”一位能源领域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地方风电最低保障的小时数越高对风电厂越有好处。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要求甘肃保障1500个小时,已经是弃得很厉害了。如果只收500小时,弃得太过分了。”上述专家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甘肃在弃风弃光的同时,其酒泉地区今年6月份又获批了400万千瓦火电建设规模。

  在韩晓平看来,能源改革主要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应该优先保证清洁能源供应,结果有些地方本末倒置了。

  “煤是地方的,用煤发电的话,地方企业有利益。如果用风电的话,地方煤矿的煤挖不出来了,煤炭企业运转不下去了。”上述专家说,“有些地方并未真正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寄希望于供给侧改革之下关停别人的煤矿与电厂,然后自己做大做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韩晓平建议,应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相关的审批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者的追责制度,对无法保证项目利益的企业,其总设计师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以此倒逼各界正视市场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出货量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将超过7GWh,2030年超过200GWh。

2025年04月02日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从出货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同比增长62.4%;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324GWh。

2025年03月18日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煤炭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电力和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誉为“黑色的金子”。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达到了90.96亿元,同比增长3.1%,全球煤炭消费量为164.03艾焦,比上年增长1.6%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从总产值来看,2023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达155.3亿元,较上年增长5.07%;2024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63.2亿元,2025年达到171.5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在政策支持下,新型储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已从2021年的1.5MW增长至了68MW;2023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约达260MW;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518MW。

2025年02月24日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从出货量来看,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大,行业也得到发展快速。2023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2024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189万吨。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从装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8.3GW,同比增长126.5%。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产业链来看,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氢气制备,包括电解水制氢、化石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中游是氢气储运环节,包括储氢、运氢以及注氢;下游是氢气的应用,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