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调查地点 |
调查点位数 |
指标点位占比 |
重污染企业用地 |
690 |
5846 |
36.30% |
工业废气地 |
81 |
775 |
34.90% |
工业园区 |
146 |
2523 |
29.40% |
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 |
188 |
1351 |
21.30% |
采油区 |
13 |
494 |
23.60% |
采矿区 |
70 |
1672 |
33.40% |
污水灌溉区 |
55 |
1378 |
26.40% |
干线公路两侧 |
267 |
1578 |
20.30% |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随着“土十条”的推进,土壤修复产业将大有可为。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数达112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21.11亿元。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执行数为65.35亿元,执行率同比减少41.66%,主要是因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尚未完成,土壤污染底数不清,相关项目储备不足,资金需求减少。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数为65亿元,

据中国环联介绍,近两年来,从事我国土壤修复公司的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而2017年这一数量增至2800家。 但从质量上看高水平的公司数量依然不多,企业的来源复杂。


土壤修复对于技术和资金要求都比较高,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
EPC模式,即政府出资,第三方企业治理。中国环联介绍,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工业场地修复,由于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主体责任不明晰,需要政府来承接出资责任。企业通过EPC模式参与治理,修复后土地有增值空间,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来变现。
PPP模式(又称岳塘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城市工业场地污染的修复治理,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修复企业与政府成立合资公司,企业出资同时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一起用于污染地块的修复治理,待相关地块修复好后,由合资公司负责进行开发利用,所得收益用于偿付前期修复资金的本金、利息及合理的回报。
耕地流转经营模式。该模式即公司针对盐碱地与农户签订承包合作协议,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和药剂进行改良,待达到适合种植后由修复企业经营或转包,从土地的增产、增值中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