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研究,煤炭整合和煤化工两个方面,有利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煤炭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开展煤化工获取更多的煤炭资源,提升煤炭产能。发展以煤炭为本的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的长足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以蒙西地区为首的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关于支持煤炭行业发展主要体现在铁路、输电通道、发展煤化工、煤炭整合和税收等几个方面。
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受制于输电及输煤通道的相对不足,煤炭出省仍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和输电线路建设主要是从运输上进一步打通蒙煤外运的通道。这将有利于区内煤炭企业未来产能的释放,以及外销煤炭占比及综合煤炭售价的提高(因为外销煤的售价高于地销煤)。煤炭整合和煤化工两个方面,有利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煤炭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开展煤化工获取更多的煤炭资源,提升煤炭产能。发展以煤炭为本的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的长足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1铁路建设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炭铁路集运能力。
1)2011-2012年蒙西地区煤炭铁路外运能力增加有限,主要承载的铁路有:①神朔黄线:自神东煤田至河北省沧州市的黄骅港,全长815km,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由神朔铁路和朔黄铁路组成。主要承担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炭外运任务;②京包线: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出省通道,途经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大同、张家口、北京等城市,与包神线、大秦线等线路相连;③大准线:连接准格尔矿区与大秦线;④包西线: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至陕西省西安市,货运1亿t/a以上。包头至西安铁路增建了复线,既有包头至西安段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货运能力可提高到1亿t/a左右。
2010年12月,包西线复线全线通车。
2)2013年之后的煤炭外运能力将有显著提升,在建铁路有:①巴准、准池铁路:连接朔黄线,打通了神朔线的运输通道;②张唐线:蒙冀铁路一期工程,到唐山曹妃甸港下水,可以与张集线连接;③锦赤线:赤峰至锦州港,正线全长282km。
3)蒙西区域将形成由京包、准朔、大秦铁路构成的东西出海煤运通道,由包西、宁西、西康、湘渝铁路构成的南下煤运通道,由张集、集包三四线、张唐、呼准东铁路构成并延至曹妃甸港的出海煤运通道;“十二五”末期蒙西地区东出、南下的煤运能力超过5亿t/a。铁路运输将有显著改善。
2输电线路建设将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外送通道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加快推进蒙西、呼伦贝尔等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输电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研究论证锡林郭勒至南京等长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
蒙西电网(即内蒙古电力公司)为全国惟一独立的省级电网企业,负责除蒙东4个盟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之外自治区其余8个盟市的电网建设和经营工作。预计2015年蒙西电网最高供电负荷(不含外送)将达到3150万kW,比2010年增加1730万kW,年均增长17.3%。内蒙古电力公司在总结“十一五”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蒙西电网“十二五”规划的原则是:按照建设一流省级电网、建设大型送端电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定位,坚持电网发展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自治区绿色能源基地建设相适应,按照电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电网统一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电力公司电网在蒙西地区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670亿元。其中,500kV电网工程投资约170亿元,安排建设500kV变电站24座,新增500kV变电容量4785万kVA;220kV电网工程投资约170亿元,新建220kV变电站67座,改扩建93座,新增变电站量3915万kVA,新增线路长度6824km;110kV及以下电网工程投资约260亿元(含农网),电网智能化等二次系统建设项目约70亿元。在地区分类投资中,乌兰察布电网投资96亿元,锡林郭勒电网投资73亿元,呼和浩特电网投资75亿元,包头电网投资90亿元,乌海电网投资36亿元,巴彦淖尔电网投资61亿元,阿拉善电网投资44亿元,鄂尔多斯电网投资145亿元。完善500kV“三横四纵”为核心的电网结构,通过加强建设500kV电网、220kV电网及110kV以下电压等级配网建设,为内蒙古自治区资源转化、经济增长搭建基础平台,确保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的电力供应,满足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盟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
3资源整合优化煤炭资源开发,推进资源整合,建设一批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建成一批年产5000万t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矿区。支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鄂尔多斯等重点煤电基地建设。对富铝煤、富锗煤、焦煤和无烟煤等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适度开展褐煤干燥等工艺创新。
1)产能规模上:至“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t,其中120万t及以上井工矿、300万t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的70%,全区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为120万t,120万t以下的全部退出市场。蒙西地区矿井数将占到60%以上,产量将占70%以上。
2)企业数量上:截至2013年年底,内蒙古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户,通过兼并重组,在地方煤炭生产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而蒙西地区煤炭企业数到2013年年底将占到3/5以上。
4煤化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依据国家规划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在蒙西优先布局升级示范项目,适时推进产业化;蒙西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1)煤制烯烃已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已经投运的有神华集团在包头的60万t煤制烯烃项目,以及大唐国际在多伦的46万t煤制烯烃项目。根据国际煤炭网消息,2011年上半年,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累计生产甲醇89.15万t、聚烯烃产品2.304万t,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实现利润8.75亿元。大唐国际的46万t煤制烯烃项目进展稍慢,可能是由于气化环节采用壳牌公司的粉煤气化技术,因此调试周期相对较长。远兴能源也计划利用现有的甲醇建设60万t的甲醇制烯烃项目。
2)煤制油示范项目基本成功。
目前蒙西已经建成约140万t的示范项目,未来总规模将超过1000万t。已经建成的包括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的108万t直接液化和18万t间接液化,伊泰集团在鄂尔多斯的16万t间接液化项目。
2010年,神华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煤制油”产品得到市场认可,累计生产产品约50万t。伊泰集团煤制油一期工业化示范项目于2009年3月顺利产出第一桶合格成品油;
3)煤制天然气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
目前,蒙西已经获批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大唐克旗煤制气、汇能集团煤制气及华能集团伊敏煤电煤制天然气。对于煤制天然气项目,关键是要寻找长期稳定的下游用户,并有相应的运输管道。
4)煤制二甲醚项目陆续上马。
2005年,山东久泰能源公司于鄂尔多斯开工建设100万t甲醇、10万t二甲醚的煤化工项目,该项目已于2010年建成投产。另外,中天合创计划在鄂尔多斯建设年产300万t二甲醚的煤化工项目。二甲醚项目与天然气项目有些类似,也需要解决下游用户和运输问题。
蒙西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煤制油生产能力达1000万t,新增860万t;煤制天然气300亿m3;煤制二甲醚生产能力达500万t,新增480万t;煤制乙二醇生产能力200万t,新增180万t;煤制烯烃生产能力达200万t,新增100万t。预计“十二五”期间如果上述煤化工项目顺利完工,每年将消耗煤炭2亿t。
5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蒙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缓解煤炭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原材料,其长期供给将存在较大的缺口。为了缓解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供给的压力,蒙西煤炭产业未来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如洗选精煤炼焦,中煤、煤泥和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煤矸石及煤渣生产建筑材料、修路、复垦土地、美化生态环境等,把资源“吃干榨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树立大能源观,对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使煤炭和电力、炼焦、建材等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含量。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业呈现出一种“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模式是以耗费煤炭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已不能适应新兴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为此,蒙西煤炭产业着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改变以往所走的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扩张型粗放增长道路,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坚持煤炭产业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提高科技贡献率,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