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未来增长空间有望达24~38倍 潜在保有量超48万台 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导读: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未来增长空间有望达24~38倍  潜在保有量超48万台  行业市场空间巨大。5 年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每台高空作业平台所产生的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0.08 亿元、0.17 亿元、0.09 亿元和 0.08 亿元,而同期中国每台高空作业平台所产生的建筑业增加值为 2.32 亿元。由此可知,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普及率与国外差距明显,与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分别相差 28 倍、14 倍、26 倍和 30 倍,平均值为 24 倍。

参考《2016-2022年中国高空作业机械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那么,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潜在增长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在此,我们通过对比国内外高空作业平台普及率水平来进行简单测算。具体测算依据和假设如下:

       参考样本:选取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为参考样本,截止 15 年,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分别为 53 万台、10 万台、1 万台、1 万台和 2 万台,各国(地区)之间绝对值差距明显; 假设前提:由于高空作业平台主要应用于下游建筑施工领域,故测算时假定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只分布于建筑行业,暂不考虑其他行业的影响; 指标选择:在此,我们从两个维度来选择高空作业平台普及率指标:1)从建筑业行业增加值维度进行衡量,计算公式为:普及率(亿元/台)=15 年各国(地区)建筑业增加值/各国(地区)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 2)从建筑业就业人数维度进行衡量,计算公式为:普及率(人/台)=15 年各国(地区)建筑业就业人数/各国(地区)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备注:由于中国建筑业就业人数公布数据为 14 年数据,假定 15 年数据与 14 年一致)。

       在上述测算依据和假设前提下,我们分别按不同维度的普及率指标来测算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潜在保有量空间。

       第一,从建筑业行业增加值维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具体如下:

       5 年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每台高空作业平台所产生的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0.08 亿元、0.17 亿元、0.09 亿元和 0.08 亿元,而同期中国每台高空作业平台所产生的建筑业增加值为 2.32 亿元。由此可知,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普及率与国外差距明显,与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分别相差 28 倍、14 倍、26 倍和 30 倍,平均值为 24 倍。

       我国当前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仅 2 万台,高空作业平台普及率为 2.32 亿元/台,对标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水平,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潜在保有量空间分别为 55.13万台、27 万台、52.38 万台和 59.20 万台,平均值为 48.21 万台。


       综上可知,建筑业产业增加值维度的测算结果较为一致,除对标日本所得测算结果相对较小外,其他国家(地区))对标测算结果均在 53 万台~59 万台之间,波动幅度较小。

       取平均值,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增长空间有望达 24 倍左右,潜在保有量为 48.21 万台。

 

       第二,从建筑业从业人数维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具体如下:

       15 年美国、日本和香港每台高空作业平台所对应的建筑业从业人数分别为 12.34人、49.40 人、30.70 人,而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高空作业平台人均拥有量为1460.5 人/台。对比来看,我国与美国、日本和香港的差距分别为 118 倍、30 倍和 48 倍; 从建筑业从业人员高空作业平台人均拥有量来看,我国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差距,对标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水平,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潜在保有量空间分别为 236.63 万台、59.13 万台和 95.15 万台,平均值为 130.30 万台。

       可以看到,建筑业从业人数视角所得的测算结果波动明显,且与建筑产业增加值角度的测算结果差别较大。究其原因,我国在人口结构、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具有人口基数庞大、建筑现代化滞后等特征,故以建筑从业人员高空作业平台人均拥有量测算的保有量数据或有偏高之嫌。

       若剔除美国对标测算的异常数据,取日本和香港测算结果的均值来看,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增长空间在 38 倍左右,潜在保有量水平约 77 万台。

       对比上述两种测算结果,建筑从业人数角度的测算结果数值虽然较高,但这为我们动态考察行业潜在增长空间提供了新的视角,动态来看,行业增长空间或有望超过 24 倍。

       原因如下:

       仅以建筑领域为测算前提存在局限性:上述测算建立在仅以建筑业为下游领域的假设前提下,但高空作业平台下游广泛,建筑业虽为主要下游,但其他诸如造船、机场、物流等领域也多有应用;仓储物流等其他领域应用占比逐步扩大:

       1)从行业各下游领域动态发展来看,我国建筑业已进入成熟期、未来增速趋于下降,未来高空作业平台在建筑行业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渗透率的提升;2)其他领域来看,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刺激仓储物流领域对高空作业平台需求明显提升,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市政等领域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也有望明显增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2009 年以来,高空作业平台在非建筑领域的应用占比在美、法两国均呈逐步扩大态势,13 年美国、法国两国占比分别扩大至 35%、40%,有鉴于此,仓储物流等其他应用领域有望带动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综合考虑测算结果及行业未来动态发展,我们认为,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未来增长空间有望达 24~38 倍,潜在保有量空间达 48 万台~77 万台,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机械臂行业:汽车、3C电子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5年相关投融资金额创新高

我国机械臂行业:汽车、3C电子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5年相关投融资金额创新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机械臂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机械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3.4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到2025年我国机械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2.8亿元,同比增长4.9%。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智能农机装备‌行业:低渗透率、高增长率 超百亿市场蓄势待发

我国智能农机装备‌行业:低渗透率、高增长率 超百亿市场蓄势待发

2020-2024年,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市场规模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24年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市场规模为118亿元,同比增长122.64%。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气体压缩机行业:制冷设备用压缩机为最主要种类 家用空调为最大应用领域

我国气体压缩机行业:制冷设备用压缩机为最主要种类 家用空调为最大应用领域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气体压缩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气体压缩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63.09亿元。

2025年09月10日
全球机器学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国内相关资本热度呈轻微回升迹象

全球机器学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国内相关资本热度呈轻微回升迹象

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全球机器学习市场规模从109亿美元增长到了468亿美元,连续五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机器学习市场规模将达到954亿美元。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智能焊接机器人行业:2024年销量同比激增87% 渗透率加速提升 赛道迎爆发式增长

我国智能焊接机器人行业:2024年销量同比激增87% 渗透率加速提升 赛道迎爆发式增长

销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呈高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0.43万台,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0.63万台。

2025年09月03日
配电柜行业: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市场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国内市场需求量最多

配电柜行业: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市场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国内市场需求量最多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配电网设备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从2018年全球配电柜行业市场规模309.12亿美元,到2024年全球配电柜行业市场规模增至355.74亿美元。

2025年08月30日
自动化仪表行业:流量和压力仪表为主流产品 石油化工及市政为主要应用领域

自动化仪表行业:流量和压力仪表为主流产品 石油化工及市政为主要应用领域

从细分产品来看,2024年我国自动化仪表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流量仪表,市场规模约为95亿元,占比为36%;其次为压力仪表,市场规模约为72亿元,占比为27%;第三为温度仪表,市场规模约为36亿元,占比为14%。

2025年08月30日
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回升主力市场增势强劲 贸易顺差扩大 刺绣机出口均价激增

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出口回升主力市场增势强劲 贸易顺差扩大 刺绣机出口均价激增

进出口额来看,国产裁床、吊挂等智能设备大量替代进口下各类缝前缝后设备进口额显著缩减。2024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进口额4.26亿美元,同比下降54.19%;出口方面,2024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出口额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9%,出口额恢复至近2022年高位水平,行业贸易顺差额也恢复增长。

2025年08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