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内燃机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对于内燃机行业而言,节能减排也是“十二五”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内燃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油耗高于国外15%~20%,排放标准落后。为避免重复“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内燃机工业应以实现绿色制造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以来,我国内燃机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平稳向好。1~7月,全国内燃机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5.62亿元,同比增长23.27%。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机行业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促进“十二五”期间内燃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向好增速放缓


  据了解,2011年以来,我国发动机的生产数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但是发动机的总功率却在下降。邢敏解释说,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发动机的供给主要以商用车为主,功率较大,而今年以来供应小型通用机械比较多,发动机以小功率为主。今年4~6月,发动机的产量出现下滑,预计7~9月的产量还会进一步下降。


  邢敏表示,2010年对于我国机械行业包括内燃机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2010年,中国内燃机总产值3100亿元,产值增速34%;产量突破7350万台,总功率突破13.5亿千瓦。2010年内燃机的产量与2009年的6700万台相比,增长了近一成。去年行业内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属于“周六不休息,周日没保障”的状态,有的企业员工甚至一年也休息不了几天。面对高速增长、火爆销售的行业状况,许多企业都感到有些担心。


  今年以来,内燃机行业的整体增速明显放缓,一些企业还出现了产品的库存。但一些龙头企业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潍柴动力实现营业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77.06%,实现净利润9.75亿元,同比增长122.78%,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而从产量来看,也取得同步的高速增长。潍柴动力今年上半年共销售发动机约14万台,同比增长68.8%。其中重型车用发动机约8.5万台,同比增长93.3%;实现销售收入约34.3亿元,同比增长95.7%。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约5.2万台,同比增长41.63%;实现销售收入约17.14亿元,同比增长45.4%。销售变速箱约24.4万台,同比增长112.6%。销售重型卡车约3.1万辆,同比增长104.1%。


  内燃机行业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上柴股份2011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也比较中看。公司实现柴油机销售62932台,同比增长18%;实现营业收入28.94亿元,同比增长14.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865.44万元,同比增长112.43%。


  “十二五”行业发展方向明确


  “十一五”期间,我国内燃机行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车用发动机领域,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为主导的制造体系,商用车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厂和专业内燃机生产厂并举的制造体系;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形成了以内燃机制造企业为主的制造体系;摩托车用发动机和通用小型汽油机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制造体系,船舶、铁道机车和其他用途内燃机形成了各自健全完整的制造体系。


  同时,行业培养了一批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人才队伍。大中型企业创建了国家、省、市、企业级技术中心(实验室)。另外,行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通过资本、资产兼并整合等多元化形式,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形成。

        关于今后内燃机行业的调整思路,邢敏介绍说,主要是进行产业链的调整:从中低端产业链向中高端过渡,从价值链的制造环节向研发与销售方向延伸。另外,要以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核心是技术结构,技术结构是重要的支撑,但是技术结构必须和工艺结构相结合。因此,加强铸锻、热处理、表面加工等工艺制造是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另外,对于内燃机行业而言,节能减排也是“十二五”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内燃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油耗高于国外15%~20%,排放标准落后。为避免重复“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内燃机工业应以实现绿色制造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内燃机行业究竟该怎样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包括传统内燃机技术水平的改造与提升,发展替代能源装置和培育新能源三个方面。”邢敏介绍说,内燃机工业发展需要多元化动力和替代能源支撑,新能源动力要做好研发工作,因为这是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方向。


  注重两个市场


  邢敏表示,今年内燃机行业一个新的动向是,小型通用机械市场和国外市场销售形势看好,希望企业多关注这两个市场。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通机产业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逐年扩大,此外,我国对小型发电机组的年需求量不低于80万台,小型排灌机械年需求量不低于50万台。而作为小型耕作机、小型发电机组、小型水泵机组、机动喷雾器、割晒机、机动脱粒机、园艺动力机械、油锯等工业型动力机械、娱乐设施及小型船用动力的重要动力源——小型通用汽油机,有着较大的未来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小通机市场的活跃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另外,从行业出口情况来看,今年的情况较为乐观。据统计,1~7月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8.72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39.47%。出口增速虽然较1~6月有所下降,但增速仍然很高。1~6月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9.51亿元,累计同比增速较高,为42.49%。从出口交货值月份情况来看,6月环比增速出现负增长,为-4.04%。但到7月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环比增速扭转了负增长,出现了正增长,为1.45%。


  纵观全年的行业状况,邢敏表示,预计2011年内燃机总产量将按照8%~10%的比例增长,总产量将为7800万台,其中车用汽油机的增长率为10%;车用柴油机的增长率11%;低速货车、通用小汽油机增长10%;摩托车用汽油机增长5%;其余产品增长8%。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eVTOL销量持续飙升 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资本热度快速升温

全球eVTOL销量持续飙升 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资本热度快速升温

市场规模来看,2022-2024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达到约1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58.2亿美元。

2025年04月03日
近五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资本市场整体升温 其中A轮融资占比最多

近五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资本市场整体升温 其中A轮融资占比最多

从投融资来看,2019年-2023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22年投融资事件达到20起,创下历年新高;2024年1-5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投融资事件完成15起,超过2023年总量的70%,融资金额达到11.21亿元。

2025年03月22日
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已强势回升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TTI市场份额最大

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已强势回升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TTI市场份额最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为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5.7%;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4.9亿美元。

2025年03月12日
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市场企业不断涌入 资本热度呈周期性变化

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市场企业不断涌入 资本热度呈周期性变化

随着特种机器人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从53亿美元增长到了120亿美元,连续五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12日
我国减速器行业: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环境整体利好

我国减速器行业: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环境整体利好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3年我国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87亿元,同比增长5.0%。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国产化率逐年提升 资本市场热度则逐渐降低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国产化率逐年提升 资本市场热度则逐渐降低

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约为842.62亿元,同比增长16.2%。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销量持续回升且已2019年水平 多缸柴油发动机为主要产品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销量持续回升且已2019年水平 多缸柴油发动机为主要产品

从销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柴油发动机销量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柴油机销量为493万台,同比下降3.7%。

2025年03月06日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中国海工装备订单位居全球第一 国内相关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中国海工装备订单位居全球第一 国内相关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

从成交订单来看,2024年全球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215座/艘、272.2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增加85.1%。从国内来看,中国订单金额保持全球首位,2024年中国累计承接106艘海工装备订单,总合同金额约116亿美元,占全球订单总量的42.6%,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2025年02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