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制造业对外投资突飞猛进 四大风险不容忽视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被认为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势头渐猛,对外投资占比迅速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中国对外投资同比下降52.8%,但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持续增长。1~2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总体风险正在加大。而多年从事国际合作的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则表示,面对海外市场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全新的商业环境,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鸿沟,不少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壁,甚至影响到国内市场的发展。
 
  制造业对外投资突飞猛进

  和振伟表示,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比近两年突飞猛进地增长。制造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在我国对外投资总额占比长期徘徊在5%~6%,而2015年增至12.1%,2016年更是增至18.3%。

  和振伟进一步表示,制造企业“走出去”总体风险正在加大,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把工作做在前面。我国众多制造企业通过并购来完成对外投资,在很多发达国家,企业并购会遇到安全限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和这些国家对于本国产业的保护,这方面的风险正在加大。

  制造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第二大问题是中外文化融合不够。他认为,在中国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中,文化融合的占比非常大,“很多企业在并购前做了很多工作,认为并购前的工作最重要,其实并购后的文章更重要。很多企业因为在文化融合这方面考虑不全,导致并购成功了,但是整合失败了。”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难、信息沟通难等,也是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解决的问题。

  和振伟同时指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目前,国家发改委作为国际产能合作主要牵头部委,已经圈定钢铁、有色、建材、高铁、化工、电力、轻工、纺织、航空航天以及船舶制造等12个行业作为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这12个行业均为制造业,未来在这些领域,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将有大增长。

  四大风险不容忽视

  近日,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论坛聚焦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过程中,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众多企业就如何提高海外工作效率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论坛上,沈开涛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走出去”的风险无处不在,主要分为四类:经济风险、政治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法律风险。很多企业“走出去”之后,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国外投资环境风险估计不足,结果造成很多不应有的损失。

  沈开涛认为,面对海外市场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全新的商业环境,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鸿沟,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跨越三重门:

  一重门:政治、法律门槛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往往缺乏对当地政局及法律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对潜在政治风险进行预判。2015年,仅因为国外政治不稳定,就有缅甸密松水坝项目停工、中澳铁矿百亿减产、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等事件发生,令中国企业的投资损失惨重。仅就美国而言,中国企业往往会遇到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输送到美国市场的低端产品进行打压。利用知识产权手段,无端怀疑或“纵容”美国企业举报,将中国产品扣留在美国海关,制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进而封杀中国企业是其另一个惯用手段。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缺乏对东道国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面临高额的环境污染整治费。

  二重门:语言、文化差异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问题是与不同语言文化的用户交流,并且通过当地语言对产品和服务内容进行营销。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语言服务,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损失了国际市场份额,也损坏了企业形象和品牌。同时,文化之间的冲突也非常容易形成矛盾,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全面地了解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而盲目投资,往往会蒙受损失,导致跨国交易的失败。

  三重门:人力资源缺乏。人才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点。很多企业在“走出去”之后才开始全球招聘,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国际化人才。更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并购后直接派出语言基础都不具备的管理人员进驻收购企业,与原管理团队在语言、文化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跨国经营时,中国企业员工的国际派遣还要符合签证、劳动与雇佣、工资、税务、行业准入等多领域的规则,繁琐而错综复杂。

  以往中国企业对国际化运作、市场化竞争、现代金融工具等不够了解,吃亏买教训和经验在所难免。如今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过程需要提高效率,只有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才能提高效率,决不能让

  “走出去”的前期高成本费用拖垮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eVTOL销量持续飙升 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资本热度快速升温

全球eVTOL销量持续飙升 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资本热度快速升温

市场规模来看,2022-2024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达到约1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58.2亿美元。

2025年04月03日
近五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资本市场整体升温 其中A轮融资占比最多

近五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资本市场整体升温 其中A轮融资占比最多

从投融资来看,2019年-2023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22年投融资事件达到20起,创下历年新高;2024年1-5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投融资事件完成15起,超过2023年总量的70%,融资金额达到11.21亿元。

2025年03月22日
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已强势回升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TTI市场份额最大

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已强势回升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TTI市场份额最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3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为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5.7%;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4.9亿美元。

2025年03月12日
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市场企业不断涌入 资本热度呈周期性变化

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市场企业不断涌入 资本热度呈周期性变化

随着特种机器人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从53亿美元增长到了120亿美元,连续五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03月12日
我国减速器行业: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环境整体利好

我国减速器行业:产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环境整体利好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3年我国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87亿元,同比增长5.0%。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国产化率逐年提升 资本市场热度则逐渐降低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国产化率逐年提升 资本市场热度则逐渐降低

从销售额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约为842.62亿元,同比增长16.2%。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销量持续回升且已2019年水平 多缸柴油发动机为主要产品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销量持续回升且已2019年水平 多缸柴油发动机为主要产品

从销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柴油发动机销量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柴油机销量为493万台,同比下降3.7%。

2025年03月06日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中国海工装备订单位居全球第一 国内相关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中国海工装备订单位居全球第一 国内相关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

从成交订单来看,2024年全球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215座/艘、272.2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增加85.1%。从国内来看,中国订单金额保持全球首位,2024年中国累计承接106艘海工装备订单,总合同金额约116亿美元,占全球订单总量的42.6%,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2025年02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