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模具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1、有利因素
(1)政策因素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模具行业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是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衡量标志,其发展历来受到国家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本行业做大做强。国家相关的鼓励政策、中长期规划请参考本节“二、模具行业概况(一)行业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 3、行业法规与政策”。
(2)行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我国模具行业经过多年的对外学习和自主创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模具产品向高端发展趋向较为明显,一些模具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单套模具重量达到120吨的巨型模具、使用寿命达到3亿~4亿次的长寿命模具、能与2500次/分钟高速冲床配套的高速精密冲压模具、实现多料、多工序成形的多功能复合模具、能实现智能控制的复杂模具等。
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形成,现在被中国模协认定和授牌的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已达110 家。模具行业骨干企业也逐步实施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和工艺,为行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3)市场容量巨大
模具是工业产品的量产化制造源头,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信息、航空、轻工等制造领域。汽车、家电行业为模具产品的主要需求行业。汽车工业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形,模具制造业也是“汽车工业之母”。2014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行业规模、产能产量持续扩张,以及汽车制造商推出新车型和改款车型的节奏越来越快,加大了对汽车模具的需求;家电行业需要各种冲压模具及注塑模具,随着家电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外壳设计成为重要的一环,对家电外壳的色彩、手感、精度、壁厚等都提出新要求,对新型模具的需求很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并培养了如华为、中兴等通信行业世界级的领先企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这些优秀企业的全球市场推广能力,将带动我国模具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4)发达经济体产业转移,国外厂商转向国内采购
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模具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以及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的趋势日益明显。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模具生产国家,加快了向海外发展的步伐。伴随模具工业向全球化布局发展,发达国家模具制造重心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我国模具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对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行业中已形成一定数量和实力的骨干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外企业也纷纷进入我国采购模具。我国模具制造业成长迅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绝大多数模具都是针对特定用户单件生产的,模具行业的企业多数是分散型的金属加工厂和塑料制品厂,规模一般较小,研发、技术能力较弱,模具精密程度较低。模具行业的专业化、细分化特点造成了我国模具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变动,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我国模具行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在中高端模具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还要求中小模具企业在专注于模具开发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注塑件加工等配套服务,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和企业的规模化经营。
(2)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我国多数模具企业目前尚处于向发达国家跟踪学习为主的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理念、设计、工艺、技术、经验、信息化生产管理和创新发展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综合我国各类模具情况,我国模具使用寿命低、生产周期、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制造精度和标准化程度较低,高技术含量模具比例低。我国模具行业基础、共性和前沿性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应用型、技能型产业工人都较为紧缺,为行业的做大做强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产业协调发展不够
我国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发展不够,尤以模具材料发展滞后最为明显。模具材料对模具质量影响较大,由于国产模具材料在品种、质量上不能满足高档模具的要求,某种程度限制了模具行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