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误区

       导读: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误区,一般要求,在健康状态下,应处于安静状态测量体温,并且使用同一种体温计,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测2-3次体温,其平均数即为平时正常体温。
       随着养生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医疗器械逐渐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中。但是据相关人士了解到,我们在使用这些医疗器械的时候,普遍存在着很多的使用误区,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发烧了,你会用家庭体温计测体温吗?体温测试受机体多种因素所影响,如年龄、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个体差异、测试时是否运动、进食、入浴和精神状态等。测试时间长短也有讲究,腋窝测试原则上要达到10分钟。
  一般要求,在健康状态下,应处于安静状态测量体温,并且使用同一种体温计,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测2-3次体温,其平均数即为平时正常体温。
  使用体温计前,用纯度75%以上的酒精消毒,并将水银柱甩到35.5℃以下。腋温测量时,应顶住腋下的中央部位,不可接触到内衣物等;婴幼儿使用时,请轻轻压住其手臂,以免其腋下翘起。口腔测量时时,应顶住舌头下方舌根的左方或右方,用舌头顶住体温计后闭紧嘴巴,用手拿着体温计避免移位;测量过程中不要张开嘴巴,不要用嘴呼吸;测试前10分钟以上请勿饮用冰、热水,测试中口腔请紧闭勿张开。
  红外耳式体温计的使用必须注意:红外耳式体温计配有耳套,用完后请购买使用相应规格的耳套;不要使用他人用过的耳套,可能导致交叉感染;使用前应放于10℃-40℃正常室温下静候30分钟后方可测量耳温。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及运营战略研究报告(2013-2017)》中提到上面的只是家用医疗器械的误区之一,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在使用这些器械的时候,应该用正确的使用方式,以防测量不正确,贻误我们的病情。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领跑全球市场 2025年上半年136家企业分食172GW招标采购订单

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领跑全球市场 2025年上半年136家企业分食172GW招标采购订单

全球出货量来看,近五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呈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589GW,同比增长9.89%。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水下机器人行业:中国市场规模仅次于北美地区 ROV仍为市场主流产品

全球水下机器人行业:中国市场规模仅次于北美地区 ROV仍为市场主流产品

全球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8.5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是全球水下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市场规模超过35亿美元;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达到了23.5亿美元。

2025年07月17日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上升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资本市场热度逐年上升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从智能制造装备细分市场情况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约为4325亿元,同比增长5.7%。

2025年07月17日
技术成熟推动我国无人叉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市场销量持续高增  托盘式占比最高

技术成熟推动我国无人叉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市场销量持续高增 托盘式占比最高

从销售结构来看,我国无人叉车中销售占比最高的为托盘式无人叉车,占比约为39.45%;其次为堆垛式无人叉车,占比为29.60%;第三为前移式无人叉车,占比为14.67%。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平地机行业:出口销量占比总销量超80% 国内销量呈回升迹象

我国平地机行业:出口销量占比总销量超80% 国内销量呈回升迹象

具体来看,2020年之后我国平地机国内销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销量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平地机国内销量为1109台,同比增长18.6%;2025年1-5月国内销量为677台,同比增长40.7%。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国内销售占比超90% 但近六年出口销量逐年高增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国内销售占比超90% 但近六年出口销量逐年高增

从总销量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高空作业车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4年我国高空作业车销量为3911台,同比下降5.5%;2025年1-5月我国高空作业车销量为1906台,同比增长12.2%。

2025年07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