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处理器行业优秀企业英伟达与景嘉微分析(图)

        1.制霸GPU市场龙头——英伟达

        英伟达是独立显卡的市场领袖。其处理器已被多种计算平台采用,包括个人数字媒体PC、商用PC、专业工作站、数字内容创建系统、笔记本电脑、军用导航系统和视频游戏控制台、无人驾驶等。近年来公司GPU产品的出货量维持在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从产品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由GPU(占营业收入84.25%)、Tegra处理器(占比11.92%)、其他产品(占比3.82%)组成,主要收入来源于其GPU产品。


图:英伟达2017财年各部分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英伟达一直致力于图形处理领域,其核心产品就是GPU和Tegra处理器。公司从这两个基础产品出发,为解决不同运用平台(PC、云、智能手机)的技术问题,面向四大市场(游戏、专业可视化、数据中心、无人驾驶)开发了不同的品牌产品。


图:英伟达产品分维度图谱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GPU产品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几个品牌系列:包括面向游戏玩家GeForce系列显卡;面向专业图形、视频工作者的Quadro系列显卡;面向AI相关数据科学家和大数据研究人员的Tesla系列计算卡和DGX计算系统;和基于云的虚拟处理器GRID。

        手持式设备方面,NVIDIA拥有Tegra产品线。提供高效能同时、亦能保持低电能消耗,因此用于无线通信设备。基于Tegra处理器,公司推出了面向家庭娱乐的SHIELD系列终端产品;DRIVEPX2无人驾驶计算平台。


图:英伟达产品结构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图形处理器(GPU)行业现状调查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营业收入持续上涨。从2011财年到2017财年,营业收入实现11.78%的复合增长,2017财年营业收入到达了69.1亿美元,相比2011财年的35.42亿美元,翻了一倍。增长主要来源于游戏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得益于电竞行业和A.I行业的发展。数据中心市场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截至最近一个季度,占比已达到21.12%,这一比值还在继续上升。净利润更为可观,7年来平均保持36.91%的复合增长,最近一财年增长率甚至超过了100%。


图:英伟达达2011-2017财年收入及归母净利润(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中心市场爆发式增长。公司数据中心GPU业务从2017财年(2017财年时间为: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其他时间依次类推)第二季度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财年公司数据中心市场收入为2016财年的2.45倍,达到了8.3亿美元。公司在A.I计算上有多年的领先优势,发明了CUDA技术。该技术使得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市场获得领先优势。预期公司未来在此方面的收入将继续增加。


图:英伟达2015Q1-2018Q1数据中心GPU收入(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公司重新定位于A.I公司。英伟达的GPU不仅包括传统的用于游戏的显卡、用于专业媒体工作站的显卡,还包括用于超级计算和深度学习的GPU加速卡,为数据中心提供加速器。并且这一部分收入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公司从数据中心市场获利后,看到了在A.I领域的光明前景,将公司重新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除了之前的A.I加速卡(如:Tesla系列),还与众多汽车厂商合作,开发无人驾驶车载A.I平台。深耕A.I处理器市场,为未来计算平台提前布局。

        2.国内布局企业——景嘉微

        景嘉微主要从事军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主要涉及图形显控及小型专用化雷达两大领域。公司在国内的图形显控领域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覆盖图形显控模块、加固显示器和加固电子盘三类产品,是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目前我国新研制的绝大多数军用飞机均使用该公司的图形显控模块,公司的图形显控模块在军用飞机市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公司在微波射频和信号处理方面也有较好的技术积累,开发了空中防撞雷达核心组件、弹载雷达微波射频前端核心组件和主动防护雷达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在小型专用化雷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图:景嘉微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景嘉微2012-2017营业收入及净利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公司近5年营业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为20%。从2012年的1.35亿增长到2016年底的2.78亿,翻了一番。净利润也保持同步增长,5年复合增长率为15%,从12年底的0.604亿元增加到16年的1.053亿元,增加了近一倍。

        景嘉微研发GPU打破国外垄断。半导体、微处理器产业一直以来被欧美国家巨头垄断,国内微晶片一直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的芯片总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远超原油进口总额。对于高端芯片和军用图形算法技术,欧美国家对华一直采取封锁策略。尤其是实现军用飞机图形显控的GPU技术,我国无法获取核心技术。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景嘉微于2007年成功研发M9芯片。除此之外,公司研发的JM5400型号GPU已于2014年年底成功流片,目前已经投产,为军用图形处理提供国产GPU。公司在JM5400架构基础上继续研发下一代图形处理芯片,未来公司研发的第二代GPU有望在民用领域(首先是党政军等单位)实现国产化替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