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特殊照明行业进入壁垒

       导读:特殊照明行业进入壁垒 。特殊环境照明设备的客户要求产品提供商能够针对具体的环境设计照明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客户因照明故障而停工的时间,减少客户生产经营损失。

       参考《中国LED景观照明市场格局分析与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8)

1、技术壁垒
        特殊环境照明技术是融合了光学、电子、化工、材料、环境、职业健康、智能控制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高端的特殊环境照明企业主要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光效的特殊环境照明设备,技术、研发与测试设备前期投入大,对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技术壁垒相对较高。
2、营销网络壁垒
        特殊环境照明设备的客户要求产品提供商能够针对具体的环境设计照明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客户因照明故障而停工的时间,减少客户生产经营损失。产品提供商只有凭借完善的营销网络,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掌握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及时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完善的营销网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产品提供商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完善。因此,完善的营销网络成为进入特殊环境照明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3、产品质量壁垒
        特殊环境照明设备的质量对客户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返修率高将对客户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决定特殊环境照明设备生产企业在行业内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完善、高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企业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规模壁垒
        随着参与者的不断增加,特殊环境照明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规模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只有形成品牌优势和技术特色,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品种单一、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困境。规模壁垒成为特殊环境照明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5、产品差异化壁垒
        特殊环境照明设备应用于易燃易爆、强振动、强冲击、强腐蚀、高低温、高湿、高压力、电磁干扰、宽电压输入等环境,需要满足特种配光、信号、应急等特殊照明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企业的产品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被淘汰出局。因此,产品差异化成为进入特殊环境照明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6、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节能照明领域一直是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鼓励发展的领域,国家陆续出台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等一系列文件,促使节能照明行业获得了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国家把照明行业列入《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扶持产业,为照明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改版),将城市照明智能化、绿色照明产品及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应急照明器材及灯具、高效节能电光源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应用、使用节能环保新型光源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产品等列入鼓励类目录。
(2)扩大内需带来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中央将坚持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大功率高效照明和特种照明配套工程将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这些政策都为特殊环境照明行业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3)城市基础建设带来的新增长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增加对工程机械配套灯具、道路照明灯具、铁路地铁照明灯具、水利建设配套灯具的需求。
(4)LED等节能光源的推广应用将促进行业升级
        LED等节能光源具有节能、减排和环保的优势。由于能源紧缺,LED产业在世界各国得到大力推广。随着照明设备应用的光源由传统灯泡等向LED转换,特殊环境照明电器市场将迎来升级换代的增长机会。
(5)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专业场馆照明设备的需求扩大
        2008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建设和运营情况都将扩大专业场馆照明设备的需求。
(6)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安全管理升级带来特殊环境照明需求持续增长
        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配套行业技术的整体升级,加快了技术升级速度,从而带来更大的照明需求。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利于特殊环境照明设备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2、不利因素
(1)面临国外先进技术的挑战

        近年来国外照明行业发展较快,生产的高端产品技术附加值高,掌握着关键的核心技术,而我国照明企业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目前,国外照明企业已经渗透到国内,国内照明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照明企业的竞争。
(2)出口贸易壁垒
        国际市场不断提高的技术壁垒给中国照明设备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欧盟两项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已相继实施。2005年7月通过的另一项“绿色指令”--关于制定耗能产品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EuP指令),则首次将生命周期理念引入产品设计环节,一旦产品被发现超标,出口企业将面临欧盟较高的出口贸易壁垒。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洗衣机产量整体呈增长走势 出口市场持续向好 出口到亚洲数量最多

我国洗衣机产量整体呈增长走势 出口市场持续向好 出口到亚洲数量最多

产量来看,2019-2023年我国洗衣机产量整体呈增长走势。2023年我国洗衣机产量为10458.3万台,同比增长14.8%,2024年1-9月我国洗衣机产量为8242.7万台,同比增长6.7%。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家电行业:智能家电开始占领市场 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我国家电行业:智能家电开始占领市场 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从营业利润来看,我国家电行业发展逐渐成熟,下游需求增加促进营业收入上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家电行业营业利润再创新高,达1418亿元,同比增长16.4%;2023年我国家电营业利润为1565亿元,同比增长10.4%。

2024年11月07日
我国净水器行业需求不足 销售量减额增 线下渠道价格两极化加剧

我国净水器行业需求不足 销售量减额增 线下渠道价格两极化加剧

销售量来看,2023年净水器市场销售量797万台,同比增长7.9%;2024年净水器市场销售量777万台,同比下滑2.5%。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洗碗机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大力促进市场消费

我国洗碗机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相关政策出台大力促进市场消费

购买类型占比来看,2023年我国洗碗机购买类型主要有嵌入式洗碗机、台上式洗碗机、独立式洗碗机、水槽式洗碗机。其中,购买嵌入式洗碗机占比57.8%,台上式洗碗机占比16.8%,独立式洗碗机占比15.5%,水槽式洗碗机占比9.9%。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逐年增加 2024年1-9月已发生24起投融资事件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及出货量逐年增加 2024年1-9月已发生24起投融资事件

随着技术的的发展、政策支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从4818亿元增长到了7157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09日
我国厨卫电器行业:2024年H1厨卫大电零售额约771亿元 其中集成灶销售额同比下降18.2%

我国厨卫电器行业:2024年H1厨卫大电零售额约771亿元 其中集成灶销售额同比下降18.2%

从零售额来看,2018年到2023年我国厨卫大电零售额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厨卫大电零售额为1669亿元,同比增长5.23%;2024年上半年厨卫大电零售量为4149万台,同比增长0.5%,零售额为771亿元,同比下滑2.3%。

2024年09月27日
政策出台为智能家电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智能电视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政策出台为智能家电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智能电视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智能家电是将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与传统家电相结合形成的家电产品。它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

2024年07月04日
我国清洁机机器人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逐年增长 扫地机器人细分市场集中度高

我国清洁机机器人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逐年增长 扫地机器人细分市场集中度高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清洁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清洁机器人投融资事件发生19起,投融资金额为19.26;2024年1-6月27日我国投融资事件发生8起,投融资金额为4.02亿元。

2024年07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