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小家电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内容提示:我国小家电未来发展趋势:趋势之一:规模化趋势。趋势之二:专一化趋势。趋势之三:技术研发趋势。趋势之四:横向整合营销趋势。趋势之五:纵向整合营销趋势。趋势之六:重视品牌定位趋势。趋势之七:新品牌纷呈趋势。

       小家电,大市场,未来我国小家电将成家庭礼品采购主流。
  
  趋势之一:规模化趋势
  
  面对国内大家电企业对于小家电业务战略视角的改变,以及跨国公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松下等把国外小家电领域的经验移植到中国,加快了本土化运作进程的背景,在小家电领域有先行之利的企业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必然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就是规模化,形成产品品项的规模优势和形成成本的规模优势,以阻止对手的拓展机会。这一领域的代表首先必是年销40亿小家电规模的美的。美的集团旗下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借成立十周年之机亦宣布,将在电饭煲、
电磁炉电热水壶、电炖锅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新品,大规模扩张。这一趋势亦使新一轮的价格战在所难免。国内的生活小家电正朝着普及化、时尚快捷、创新节能的方向去发展。
  
  趋势之二:专一化趋势
  
  应对多家资本力量纷纷涌入厨房小家电的背景,除了规模化策略之外,无疑就是专一化策略。九阳豆浆机的成功首先就是得益于这一策略的坚定执行,当然九阳目前已经加速拓宽电磁炉等产品线。不过这一策略仍将会为更多的新进入厨房小家电的企业所采用。有亚洲电磁炉品牌之称的正夫人如果要想在国内市场有所建树,必得将此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趋势之三:技术研发趋势
  
  不少的大家电进入小家电特别是厨房小家电领域采用的是OEM贴牌生产的方式,当把厨房小家电业务进入战略性业务单元后首先就将重视技术研发,以改变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同时厨房小家电创意为先,特别强调新功能新造型。由此技术研发的将是厨房小家电业务决胜终端的预埋管道。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如技术型的科龙公司投资近800万元建成检测中心,可谓大家电企业战略运做小家电后的一大体现。又比如老板电器在炊具业务正式上市之前已经花了两年时间对该行业的市场及消费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潜心研发新一代炊具产品,一上市即推出拥有相当的技术优势的乐厨系列电饭煲和电压力煲两大类共20种新品亦可见一斑。后期跟进的可能还有TCL等更多的大家电企业。与此同时,厨房小家电门类不少,决定了OEM的需求必将持续存在,技术研发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OEM的弊端。
  
  
  趋势之四:横向整合营销趋势
  
  目前的厨房小家电业的决胜除了研发优势决胜、成本优势决胜、市场网络的管理优势决胜外,主要在于终端决胜,多少显得有些营销乏术。厨房小家电领域尽管国际品牌不少,如飞利浦、松下、博朗、伊莱克斯、LG、三洋、好运达、特福、象印、ACA等,但在厨电领域并未取得强势成果。厨房小家电板块六大品类除部分产品外,多数还有一个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如食品加工类的搅拌机、干磨器等,饮料类的咖啡壶、泡茶机等,早餐类最为集中,如多士炉、三明治炉、电烤箱等,休闲类的电炸锅等,即便最为大众所熟悉的烹煮类的电磁炉也是近一两年才为市场正式接受。生活必须程度最高的当属于清洁类,如,洗碗机、排油烟机、消毒柜等,也是市场认知度最高的领域。这种产品认知构成特点也就意味着厨房小家电是一个认知接受蜕变集中度非常高的领域,其发展过程的快捷程度取决于“普通家庭对于小家电的需求从奢侈品转向同意小家电礼品是一种时尚的代表、一种品位生活方式”的转移速度。这种转移速度取决于三个市场的沟通,一个是一般消费市场的沟通,一个是房地产市场带来年均260万户的新迁居民市场的沟通,一个是每年1000万对结婚人数的婚庆市场的沟通,而后两个市场构成的往往是直接效用人群。与房地产市场和婚庆市场的整合营销技术的研究应用,将是厨房小家电领域特别是后来者突破市场壁垒的有效选择。
  
  趋势之五:纵向整合营销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家电市场研究组和北京顾能
市场调研中心完成的《2003年中国城市整体厨房市场研究咨询报告》披露,未来3年中国整体厨房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价值780亿元。整体厨房是指橱具、电器、燃气具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厨房。其中电器部分主要包括冰箱、灶具、烤箱、微波炉、排油烟机、洗碗机、热水器、电饭煲等,有不少是厨房小家电。这一基础带来了两种类别的整合营销趋势:一是不少整体厨房生产厂家并不生产厨房小家电,他们需要采购品质优异的产品成为其产品的组成部分。二是该类产品自建连锁销售终端的比较多,引进名牌厨房小家电品牌联合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度,从服务角度提升能力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由于该渠道是厨房小家电产品有效目标消费者构成的因素,该种营销模式亦能为厨房小家电品牌厂商所赞成。
  
  趋势之六:重视品牌定位趋势

  目前的厨房小家电大多重视产品功能而比较少的关注品牌,而其要崛起必定逐步从大乱走向大治,不仅要倡导厨房小家电与生活品质密切相关,更要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以吸引消费者关注和共鸣,借以推荐新的产品门类,没有共鸣消费者就不会掏腰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口味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沟通,提纯提高品牌及其副品牌的形象定位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品牌形象”、“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融为一体将是下一阶段厨房小家电决胜的关键。以此优势资源的建立,合并研发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网络的管理优势,才更易引起商家对你的品牌产生积极性从而更多占有市场份额。
  
  趋势之七:新品牌纷呈趋势
  
  “贴牌生产,为他人作嫁衣”的OEM业在国内多个行业都有大量的分布。我国拥有青岛、顺德、慈溪三大家电制造基地,各类小家电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仅广东顺德一地就有1000多家,是从事厨房小家电领域OEM作业最多的地方。这些企业当中有不少实力雄厚,形成了小家电生产的深度配套加工产业链,绝大多数零配件自行生产配套,替国际品牌做OEM使它们拥有与全球同步的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品质优势、规模优势和市场价格杀伤力。比如东菱生产的面包机、咖啡机、电热水煲三大产品,在全球西式厨房小家电市场上全球占有率分别达50%、40%、70%,微波炉出口量已进入全国前四位。还有亿龙、德昕等众多品牌。东菱聘请著名影星徐静蕾作为小家电产品的品牌代言人就为这种趋势做了最好的注脚。厨房小家电领域缺少行业公认领导品牌的市场基础也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最好的动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洗衣机行业:产量增长提速 零售及出口市场强势回升并扩大

我国洗衣机行业:产量增长提速 零售及出口市场强势回升并扩大

从产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家用洗衣机产量持续增长,且两年增长速度较2023年之前有明显提升。到2024年我国洗衣机行业产量为11736.5万台,同比增长8.85%;2025年1-6月我国洗衣机产量为5860.4万台,同比增长10.3%。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扫地机行业销量强势回升 科沃斯相较领先 资本市场热度则持续下降

我国扫地机行业销量强势回升 科沃斯相较领先 资本市场热度则持续下降

从零售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扫地机零售量为先降后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扫地机零售量为432.88万台,同比增长36.0%。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空气净化器品类增多 使用场景多元化发展 预计2025年市场销量将突破384万台

我国空气净化器品类增多 使用场景多元化发展 预计2025年市场销量将突破384万台

2025年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空气净化器行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销售额方面,2021-2024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呈先降后升走势。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实现9%同比正增长。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智能家电为主产品 资本市场进入冷静周期

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智能家电为主产品 资本市场进入冷静周期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智能家居行业投融资事件及金额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生35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35.24亿元;2025年1-6月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生16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0.06亿元。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智能家电行业:智能彩电增长将乏力 智能清洁型家电“银发”及下沉市场潜力更大

我国智能家电行业:智能彩电增长将乏力 智能清洁型家电“银发”及下沉市场潜力更大

从智能电视激活户数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智能电视激活户数从2.19亿户增长到了3.26亿户,连续五年激活户数持续增长。但从增速看,可以明显看到我国智能电视激活户数每年增速呈现下降态势,2023年其同比增速仅3.5%,户数增长呈明显疲态,因为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增长或将呈现乏力状态。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持续增加 线上传统电商仍是主要销售渠道

我国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持续增加 线上传统电商仍是主要销售渠道

全球出货量来看,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全年出货2060.3万台,同比增长11.2%;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 591.8 万台,同比增长 7.8%,增速较前三季度放缓。

2025年05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