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智库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研究》显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主动融入湾区协同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努力在基础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节点,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南沙贡献。
建设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
1.优化科技创新空间格局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立足南沙区创新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将南沙科学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加快形成北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节能环保、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南部海洋科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港航物流等海洋经济和未来产业带。高站位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动工建设,构建重大创新的策源地。培育壮大创新增长极,高质量打造以创新节点为主体的战略支撑体系。
2.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
高起点编制实施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立足建设百年科学城、国际一流科学城,优化空间布局,聚焦海洋、能源、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高标准建设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为中科院新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承载空间,持续引入中科院等各类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承载能力。面向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需求,加强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网络和能力建设,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协同中新广州知识城,串联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关键节点,推动规划建设快速通道,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合力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1.完善提升“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
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研究平台,形成上天、入地、潜海的立体式布局。加快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新一代潜航器等设施建设,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服务创新的能力,搭建南沙本地计算机集群,加强南沙分中心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建设,联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 |
一、一城一园
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
二、省实验室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
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
四、高水平研究平台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广东海洋大学(南沙)研究生院、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科创中心(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 |
2.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新型举国体制和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可燃冰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创造更多“从0到1”原创成果。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瞄准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主攻方向和新兴前沿领域,建设一批运行机制灵活、研发活动自主、创新要素集成的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增强“卡脖子”技术创新引领能力,提高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水平。
3.强化基础研究能力支撑
立足源头创新,加强前瞻性布局,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海洋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深入开展源头创新,强化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能力。争取布局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大湾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大区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完善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机制,逐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