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中国电子车牌行业产品技术及产业链关联情况分析

导读: 2016年中国电子车牌行业产品技术及产业链关联情况分析。电子车牌(Electron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EVI)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细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种应用。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汽车灯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一、电子车牌概念 

       电子车牌(Electron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EVI)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细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种应用。它的基本技术措施是:利用RFID高精度识别、高准确采集、高灵敏度的技术特点,在机动车辆上装有一枚电子车牌标签,将该RFID电子车牌作为车辆信息的载体,并由在通过装有经授权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路段时,对各辆机动车电子车牌上的数据进行采集或写入,达到各类综合交通管理的目的。这项全新技术可突破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瓶颈,实现车辆交通信息的分类采集、精确采集,抓住交通控制系统信息源准确的关键。 

       中国的智能交通因行业管理可分为城市车辆交通管理和高速公路路网通行管理两个领域,由于高速公路路网已逐步形成,在车辆通行管理、收费、监控方面的电子化程度相应要高一点;可城市车辆交通管理还处在铁皮牌照对应证照(行驶证、驾驶证)由交警人工核查的初级阶段,虽然有了一些闯红灯违章抓拍、治安卡口等视频图像项目,但也只能完成公安交警等部分行业的局部管理功能。车辆是城市运转的血脉,在当今大张旗鼓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刻,首先应该建设的是智慧交通。实现智慧交通的前提就是让车辆数字化,电子车牌是实现车辆数据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当一个城市有了准确、实时的动态车辆数据,再加上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信息互动,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就会实现智慧化,中国汽车电子车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1.72亿辆,预计2016年将增长至1.93亿辆,庞大的汽车数量催生巨大的“车联网”市场。电子车牌作为车联网的重要入口,在国家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和车联网技术创新的背景下,有望加速增长。 

       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从重庆电子车牌试点项目来估计,整个市场将达到百亿级别,并且随着电子车牌链接交通大数据以提供智慧停车场管理、车辆调度拥堵收费、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等增值服务落地,行业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放量增长可期。 

       汽车电子识别系统是无源射频技术(RFID)的延伸,电子车牌利用RFID所提供的高精度信息采集技术,结合道路视频监控、GPS、地感等多元交通信息感知系统,实现车辆信息的精确采集和统一管理。 

 

       2017-2022年中国电子车牌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当汽车进入射频识别区域时,电子车牌将信息反馈给读卡器,经信息处理中心加密后传输至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由此构建了城市智慧交通指挥系统。 


       二、电子车牌:智慧交通入口级应用 

       1、电子车牌全国试点稳步推进 

       2016年,各地政府积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我国各大城市电子车牌试点情况 

 

       电子标识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入口,能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方向。 

       重庆、兰州、南京、厦门、深圳、无锡、北京多地政府开展汽车电子车牌试点活动,政府对于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电子标识的发展。 

       2、电子车牌产业链分析 

       电子车牌行业通过布设读卡器的监测基站连接上游芯片和下游数据中心。电子车牌行业通过布设读卡器的监测基站连接上游芯片和下游数据中心。监测基站以读卡器为核心,主要实现在各类交通环境下对机动车辆数据的读取与传输。数据中心采用大数据算法提供相关服务。 

 

       三、电子车牌产业链 

       电子车牌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优势尽显,不仅安装方便,价格低廉(单价仅几十元),可融入城市已有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电子车牌+视频监控有机结合),根据城市交通状况逐步实施、灵活部署,有效避免重复投资。芯片技术的进步和算法的优化加速电子车牌普及速度。 

       电子车牌全产业链优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早起进入智能控制器的专业厂商规模较小,大部分以小家电厂商为主要客户,行业处于起步初期,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到2001年之后,家电产品由传统的机械运行模式逐步转变为单体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器下游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