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1.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步,行业应用加速

          在多种推动力下,各细分领域涌现出新算法,人工智能基础持续改善,解决方案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范围的以更高的速度持续扩大,服务对象上也开始从原来的B端绝对优势到C端开始出现,人工智能迎来持续发展。

          而依据产业化进度,未来潜力和实现确定性,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计算机视觉、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智能零售领域。 
 

表:2017年7月部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展

          “人工智能+医疗”和计算机视觉的产业化值得重点关注。

          医疗行业由于丰富的数据存在和行业特点,训练的结果较为理想,特别是在癌症等复杂疾病的诊断上频频突破,例如近期斯坦福大学一个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个皮肤癌诊断准确率媲美人类医生的人工智能登上2017年1月《Nature》封面,而相关市场巨大,据生物谷测算我国癌症诊疗人工智能领域新增市场空间高达约200亿元,整个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则高达万亿级别,应用产业化有望加速。

          而计算机视觉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产业,业内人士估计占据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市场的40%,未来在智慧城市,数据鉴别等下游应用广泛,特别是其中“人工智能+安防”同时提供了应用场景和数据,仅这部分市场已经非常巨大,被腾讯研究院在内的众多研究者认为是人工智能最先实现变现的渠道,这已经在海康、大华等的发展中得到了验证。    


图:计算机视觉技术在2015年已经超越人类水平,迎来广泛应用  

          而在复杂的行业应用上,无人驾驶技术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无人驾驶汽车是指依靠人工智能、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有望降低60-70%的车祸,提高一倍运输效率,彻底将人们从驾驶中解放出来。

          由于确定性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包括英特尔、谷歌、三星、苹果、Uber、特斯拉等在内的科技巨头和丰田、奔驰、福特等传统车厂都在此领域不遗余力地布局。无人驾驶产业链上,建议关注激光雷达、摄像头、芯片、高精度地图等难以取代的厂商。

          2.阿里亮相无人超市指出新场景

          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在“2017淘宝造物节”上高调亮相。当时2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可同时容纳约50人购物,是一家“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与餐饮相结合的无人零售店,无人超市开始为大众所认知。 
 

图:无人超市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调研与投资商机分析预测报告

          无人超市是一项复杂的高级应用,最终的落地依赖于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无人超市的实现基于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卷积神经网络对购买物品行为的监测、识别与跟踪,配合RFID技术完成对商品的识别,以及无人机实现对商品的运输。当前受制于技术限制,同时购物人数过多时可能会出现商品追踪错误,购物行为的监测精度也还有提高的空间,这都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无人超市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首先无人超市节省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运行效率,对于薄利的零售业,人力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零售业的人力成本占有12%,即使在中国,人力成本也要占据零售业成本的7%,无人超市的人力成本很低,同时自动收银提高了商店的运作效率,这都有助于零售店的盈利。同时,无人超市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自动收录的数据可以让超市运营者对自己店铺的运营效率、客户的购物习惯进行了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无人超市高度依赖于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在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感知识别,识别商品、动作和人。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水平,未来无人购物将迎来普及。相关产业链建议重点关注计算机视觉和RFID为代表的智能零售。

          3.政策资本投入力度超预期,产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软硬件基础稳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运算能力仍然是当前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芯片在产业化后带来更好的运算性能,GPU和ASIC厂商也在加速提高自己的运算性能,未来运算能力持续增长。而伴随着打车,招聘等更多垂直领域互联网应用的推进和相关数据的开放,数据量和覆盖领域都有进步。这些使得人工智能发展领域扩张而成本得到了改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政策和资本扫清发展障碍,助力产业化加速。政策的全面呵护,资本的引导支持,给技术的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是万亿级别的产业,是带来天量生产力的变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相关领域日新月异,我们看好行业整体的发展。根据细分领域发展的最新状况,相关标的包括计算机视觉领域参股云从科技的佳都科技、与商汤科技合资成立子公司的东方网力;芯片设计领域与寒武纪签署合作的中科曙光;在高精度地图壁垒深厚,并购杰发科技介入ADAS芯片领域的四维图新;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语音智能的王者科大讯飞;与全球智能诊断领先者IBM建立战略合作、智慧医疗和智能商业双轮驱动的思创医惠等。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NAS行业:C端为主要消费群体 多家企业相继布局 极空间销售业绩突出

我国NAS行业:C端为主要消费群体 多家企业相继布局 极空间销售业绩突出

随着技术的发展,NAS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NAS市场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NAS市场规模约为2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约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2%。整体来看,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预计在未来几年内NAS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互联网为主要应用领域 三大运营商占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互联网为主要应用领域 三大运营商占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407亿元,同比增长26.68%。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数据库行业正在经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关键转变期

我国数据库行业正在经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关键转变期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数据库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产业欣欣向荣,正在经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关键转变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403.6亿元,占全球7.2%,2023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540.4亿元,2024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678.8亿元,2027年预计增至1286.8亿元。

2024年10月15日
物联网在农业应用不断扩大 资本助力+政策支持 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空间广阔

物联网在农业应用不断扩大 资本助力+政策支持 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空间广阔

近些年来,我国物联网在农业中应用也不断扩大,比如说在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农业机械自动化等方面,而从智慧农业市场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为940亿元,同比增长8.22%。

2024年09月23日
我国游戏行业:移动游戏占主导地位 资本市场趋于冷静

我国游戏行业:移动游戏占主导地位 资本市场趋于冷静

随着近些年我国游戏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内容优质化,我国游戏用户规模也不断增加,行业销售收入也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到2023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4%;2024年H1游戏用户规模达到了6.74亿人,同比增长0.88%;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472.67亿元,同比增长2.08%。

2024年09月19日
【投融资】近五年我国BI(商业智能)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均下降

【投融资】近五年我国BI(商业智能)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和金额均下降

数据显示,我国BI商业智能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32起减少到2023年的8起。2024年1-8月,我国BI商业智能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5起,投资金额达5.21亿元。

2024年09月14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 2023年产业数字化占比为81.3%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 2023年产业数字化占比为81.3%

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逐年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35.8万亿元增长到了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同比增长7.37%。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业务量及规模逐年增长 在电子支付中占比已超60%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业务量及规模逐年增长 在电子支付中占比已超60%

从金额来看,从2018年到2023年之间,除2022金额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年份移动支付金额均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移动支付金额为55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5%。

2024年09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