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驱动半导体行业进入新增长周期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运营现状及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智能驾驶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路径、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通过自动操纵执行机构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转向。它是一个集导航、环境感知、控制与决策、交互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技术能够起到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大幅降低交通拥堵程度、改变用车习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特殊人士出行和节约城市空间的作用。 

         目前两大权威机构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都对智能驾驶技术进行了划分。SAE 将智能驾驶程度分为 5 个级别,它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司机从完全掌控驾驶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从无自动化到完全自动化展开的。NHTSA 将智能驾驶技术分为 0-4 级,两者之间划分原则基本相同。 

NHTSA 智能驾驶分级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根据iiMedia Research 预测 2016 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0.0亿美元,预计至 2021 年全球智能驾驶规模将达到 70.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11.8%。 

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市场研究公司 IHS 预测,2025 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 60 万辆,2035 年将达到 2100 万辆,届时智能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5400 万辆。根据 IC Insights 预测,2012 年每辆汽车的平均半导体成本为 440 美元/辆,2015 年增加到 520 美元/辆,预计 2018 年全球汽车单车半导体消费量将达到 610 美元/辆,后续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车用半导体在产业链产业链下游占比将从 2014 年的 7.6%提升至 2019 年的 9.4%,并将进一步增长。根据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机构 Gartner 预测,车用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在 2017 年将达到343 亿美元,在 2018 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7.2%至 368 亿美元。 

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单位:万量)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全球汽车单车半导体成本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智能驾驶的核心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ADAS能够大大提升车辆和道路的安全性,同时算法和半导体芯片是 ADAS 系统的核心。目前,Intel、NVIDIA、松下、高通、三星和索尼等厂商,正在积极布局ADAS相关的传感器、ECU、MCU、运行系统、芯片系统等。ADAS芯片作为ADAS功能模块中控制器的主要硬件载体占ADAS总体价值的10%~20%。根据IHS预测,2020年全球ADAS芯片市场空间将达到248亿元,2016至2020年期间复合增长率高到10%。 

全球 ADAS 芯片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物联网(Inernet of Things,IoT)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两方面,“工业以太网” 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器件实现生产设备的“智慧互联”;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智能芯片分别实现家用电器的“智慧互联”。 

         根据 Juniper Research 的预测数据显示,2015 年物联网设备接入量为 134 亿部,到 2019 年将达到 385 亿部,过去的“哑巴”产品将变成智能产品,互相之间可以交流。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IDC 预测,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 2015 年的 7000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高到达 20%。中国市场方面,2015 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 7500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1.8 万亿元。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未来微型化、低功率、高集成度、低成本的硬件将成为 IoT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IOT 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终端产品的数量将达到 100 亿以上的规模以上,从而带动半导体行业进入新增长周期。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早起进入智能控制器的专业厂商规模较小,大部分以小家电厂商为主要客户,行业处于起步初期,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到2001年之后,家电产品由传统的机械运行模式逐步转变为单体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器下游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