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跨境出口B2C爆发式增长 有望成为我国跨境出口电商的新蓝海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出口 B2C 后发制人,增速领跑跨境电商 
         我国跨境电商起步于21世纪初期,出口 B2B模式最先发展,涌现出一批如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网等企业,目前仍是跨境电商主力军。目前 B2B行业集中度高,但是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消费者对商品时效性要求的提升以及碎片化订单的产生,中间环节更少的出口B2C模式应运而生,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发展速度明显较快。2016年出口B2B规模为4.48万亿元,远高于出口B2C的1.02万亿元;但是近三年出口B2B的CAGR为21.6%,出口B2C的CAGR却高达37.4%。因此,尽管出口B2B仍是跨境电商主流,但是出口B2C后发制人,增速领跑。 
 
         从微观上来看,主营出口 B2C 业务的企业在近两年更是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大企业如行业龙头环球易购,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大增92%,推动A 股标的跨境通顺利完成跨境电商业务转型;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新三板,挂牌时间集中在 2013 年以后,并且挂牌后营业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 年收入增速普遍在60%以上。从毛利率上看,这些公司普遍上都在30%以上,除了进出口业务两手抓的有棵树和加快并购步伐的跨境通(2014年收购环球易购)毛利率有所下滑以外,其余公司的毛利率均实现与销售收入的同期增长。也就是说,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来看,出口B2C企业都处在发展风口。 

2016 年出口 B2C 企业增速普遍在 60%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6 年出口 B2C 企业毛利率普遍上升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我们为什么看好子行业跨境出口 B2C? 
         具体来说,跨境出口B2C是指将通过自营电商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将商品直接出售给国外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在跨境电商四个子行业中,我们最看好跨境出口B2C 的发展,宏观上该子行业高增速有望在较长时期内得到持续,微观上专业化和分工化的发展趋势和由此带来的机遇尤为突出。 
 
         与跨境进口电商相比:虽然跨境出口 B2C 与跨进进口电商业务规模相近(2016 年分别为1.02万亿元和1.20万亿元),但是二者发展方式和发展前景却截然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跨境电商业务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而政策的总体风向是大力支持出口业务、谨慎发展进口业务。例如在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曾在 2015年9月发布加急文件要求跨境保税进口必须在试点城市的特定区域展开,不得扩大化;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在2016年4月发布跨境电商进口税收新政,取消行邮税,改征“跨境电商综合税”,大幅增加跨境进口业务成本,实质上限制了进口业务的发展。而在出口方面,国家政策主要集中在批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化出口环节中的支付收结汇等环节、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为跨境电商出口扫清障碍。因此,与跨境进口电商相比,我们更看好跨境出口业务。 

国家政策对进口电商业务持谨慎发展态度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与出口 B2B 相比

         (1)出口 B2C 在简化贸易环节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出口B2C业务中间减少了国外零售商环节,国外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购买到商品,减少流通环节成本、提高效率。简化贸易环节也将是跨境电商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相比B2B,出口B2C业务更具看点; 
 
         (2)出口 B2C 基数小、增速快、集中度尚低,享受成长红利。出口B2C发展时间短,目前正处于跑马圈地阶段,规模增速较快,显著高于 B2B业务。高增速吸引了众多资本涌入,例如跨境通收购环球易购、前海帕拓逊,浔兴股份拟收购价之链,华鼎股份拟收购通拓科技等。资本助力有望使得出口B2C维持高增速,发展空间巨大; 
 
         (3)行业集中度低,优质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出口 B2B行业聚集了阿里巴巴、敦煌网等行业绝对龙头,集中度较高,小企业只能夹缝中生存;相反,出口B2C 集中度低,行业龙头速卖通和环球易购的市占率分别仅为7%和1%左右,未来一线标的的成长空间更大。在某些特定方面有持续优势的企业,例如拥有独创优质品牌、掌握核心渠道等等,均有机会脱颖而出。 

出口 B2B 与出口 B2C 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跨境出口电商行业本身

         (1)对标国内电商市场,高增速有望持续:2016 年我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达5.5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电子商务2010-2011年的规模,增速也是类似。市场普遍认为现在的的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可以对标5-10年前国内的电商市场,参考后者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出口电商的高增速可以持续。 

从规模和增速,跨境出口 B2C 大致对应境内电商 2010-2011 年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国内电商运营环节积累丰富经验,先发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电商平台和网店卖家在供应链整合、SKU管理、流量运营、促销活动等具体的运营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从内容的丰富性还是参与主体的专业性上都具有相当的领先地位,在电商出海的过程中优势明显。 
 
         (3)新兴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的跨境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靠“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取得电商市场份额,发展较为成熟。将眼光放长远,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广阔,其制造业差距更为突出且国内电商尚未成熟,流量成本低,有望成为我国跨境出口电商的新蓝海,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2015 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出口国家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出口 B2C 是高增长的跨境电商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值得重点关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CPU、GPU、FPGA多核驱动 政策赋能 我国算力硬件‌市场高增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CPU、GPU、FPGA多核驱动 政策赋能 我国算力硬件‌市场高增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具体来看,CPU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每台桌面通常只有一颗CPU,而每台服务器的CPU数量不定。2024年我国CP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300亿元,同比增长6.47%。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业务收入及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 但利润空间承压

我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业务收入及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 但利润空间承压

从利润总额来看,近五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2025年1-7月,我国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为938.8亿元,同比下降1.8%。

2025年09月04日
液冷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迎爆发式增长为我国AI液冷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液冷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迎爆发式增长为我国AI液冷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近三年,国内AI液冷上游电磁阀市场逐步扩大。电磁阀通过电磁力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对液冷系统中冷却介质的精确控制。近三年我国电磁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电磁阀市场规模约为23.23亿元,同比增长2.47%。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算力行业总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算力成市场增长新引擎

我国算力行业总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算力成市场增长新引擎

2020-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规模稳步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提速期。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占比超90% 国家政策鼓励因地制宜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占比超90% 国家政策鼓励因地制宜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机架数量来看,数据中心建设协调推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83万个,推动提升算网协同和调度能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算力服务。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存储部件行业呈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1-5月进出口量减额增 进出口均价同比双增长

我国存储部件行业呈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1-5月进出口量减额增 进出口均价同比双增长

进出口来看,进口量方面,2020-2024年,我国存储部件进口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5月我国存储部件进口量为7372万台,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20万台,同比下降15.9%。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北京市AI大模型已完成备案量最多

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北京市AI大模型已完成备案量最多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4.16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值最高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值最高

从产值来看,2020年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产值约为5758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