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又称可穿戴计算机设备。可穿戴设备能够以人体为载体,通过便携式穿戴,实现相应的功能,可穿戴设备与人体的交互形态主要基于人体能力和设备内置能力配合实现。
可穿戴设备的起源可追溯到便携式计算机时代,如以腕表的方式集成计算机功能方便进行数字运算。近年来其内涵逐渐丰富,逐步拓展到健康管理、生理数据监测、安全防护和娱乐等领域。在产品形态上,包括了手表、手环、眼镜和挂件等。


从现有主流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上看,一方面保留了手机的部分功能,如通话,发送信息,显示时间等,另一方面则是汇集了诸多监测功能,包括运动量监测、心率监测、睡眠质量监测等,满足了大众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

2013年以来,可穿戴设备迎来了爆发式发展,三星发布了GalaxyGear智能手表,苹果也发布了AppleWatch,巨头的进入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需求的快速提升。根据IDC的数据,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10249万台,同比增长31%,2017年1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2470万台,同比增长17.9%,至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翻倍,达到2.13亿台,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仍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在市场份额方面,按2017年1季度的出货量计算,小米、苹果和Fitbit分列全球前三位。


在国内市场上,2017年1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035万台。小米、步步高和乐心市场份额分列前三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前3强的出货量均有所下降,市场份额也略有萎缩。小米在经过2016年第四季度促销后,其市场需求有所减少。乐心的智能手环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今年试图通过整合线上渠道和加强品牌推广投入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市场。奇虎360和搜狗旗下的糖猫科技凭借其智能儿童手表的良好表现进入了前五名。


目前主导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仍然是智能手环,根据IDC预测,未来智能手环的领先地位会受到威胁。智能手表在2016年的市场份额为41.0%,到2020年,将提高至52.1%,出货量为11130万台,而智能手环的市场份额则降至28.5%,出货量为6080万台。IDC还预测,到2020年,智能眼镜虽然只占穿戴式设备出货总量的10%,但会占营收总额的40%。而智能服装的出货量也会不断提升。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