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云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模式。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手段连接社会化资源、共享服务及能力,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应用的过程。企业上云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构建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 企业上云:两大投资,四大重点与五大阶段
企业上云包括两大投资,四大重点与五大阶段。两大投资即企业上云平台体系投资与网络基础投资。企业上云平台体系投资:IaaS 层推动云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建设,边缘层需要数据集成和边缘处理技术和设备;网络基础投资:工厂内网建设需要带动工厂自动化以太网(EPA)、工业过程/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WIA-PA/FA)等,工程外网建设需要利用 IPv6、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5G 等技术构建满足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可定制的网络设施。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企业上云的重点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验证、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四方面。(1)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即培育 5 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一批能够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求的企业级平台。(2)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验证即支持龙头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床,开展适配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验证。(3)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即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打造资源富集、良性互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4)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即培育一百万左右面向协同研发、分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 APP,推进工艺经验程序化、工业知识显性化和工业智能云计算化。
企业上云阶段可分为研发设计类工具上云、核心业务系统上云、设备和产品上云、工业 PaaS+ 工业微服务+定制化工业 APP、海量第三方开发者+通用工业 APP 五大阶段。(1)研发设计类工具上云。企业上云以成本驱动为导向,通过资源池化、弹性供给和按需付费,大幅降低硬件成本、软件成本、部署成本与运营成本。(2)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企业上云以集成应用为导向,将企业系统架构迁移到云端,有利于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集成。(3)设备和产品上云。企业上云以能力交易为导向,制造能力在线发布、制造资源弹性供给、供需信息实时对接,能力交易精准计费,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优化配臵。(4)工业 PaaS+ 工业微服务+定制化工业 APP。企业上云以创新引领为导向,融合云、边缘计算、微服务架构与工业 APP,实现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重构。(5)海量第三方开发者+通用工业 APP。企业上云以生态构建为导向,实现企业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开发机制的深刻变革。
2. 政策频繁出台,企业上云逐步落地
百万企业上云、百万工业 APP 培育成为企业上云政策核心重点。2017 年 4 月,工信部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支持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搭建面向制造业特色领域的工业云平台。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指出到 2025 年,形成 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 APP 培育以及百万企业上云。
3. 国内大量企业等待上云,增量市场空间大
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企业上云应用比例发展空间较大。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发展调查报告 2017》显示,2016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170.1 亿元,同比增长 66%;我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344.8 亿元,同比增长 25.1%。由于公共云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少、可以快速扩展资源等优势,国内公共云接受程度大幅提升,截止 2016 年年底,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有 1286 家,占 44.8%,与 2015 年调查结果(19.4%)相比大幅提升。但上云应用占企业总应用的比例不高,发展空间较大。
据信通院统计,2013 年至 2016 年我国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分别超过 4 万、10 万、25 万、 60 万,年均增长超过 146%。企业上云用户数迅猛增长的另一面,是我国总体企业上云规模基数较小的现状。相比于美国,美国有大概 2,800 万家中小企业,中国有超过 7000 万家中小企业,而据 IDC 统计中国公有云市场不及美国 3%。可见国内大量企业没有上云,云服务需求体量宏伟,我国企业上云市场增量空间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