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数据脚印”易失密 个人信息急需装上“安全锁”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显现,人类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带来便捷化数字生活,但个人信息也常处于“透明”状态。怎样保护大数据时代的“透明人”?如何给个人信息装上“安全锁”?这些都成为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嘉宾关注的焦点话题。

  个人信息被“瞄准” 新型犯罪层出不穷

  大量数据集聚开发使用,带来诸多便利,但风险也在集聚。贵州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政委魏文说,当前各种互联网模式,例如手机APP应用、社交软件、各种认证服务均在主动收集公民个人信息,但对其安全监管却往往处于松散甚至失控状态。近年来侦办的一系列案件已经充分暴露出企业、个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的严峻性。

  近三年来,全国共有58个招生考试院考生网站被攻击,导致大量的考生信息泄露,引发诈骗、盗窃等各种刑事犯罪。以震惊全国的黔南州1.2亿元电信诈骗案为例,贵州网安部门破获该案件后倒查发现,该案件就是因为包括被诈骗人个人信息在内的黔南州教师信息被泄露,在境外的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精准开展诈骗所致。

  2016年12月,网传疑似京东用户数据被明码标价售卖。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个维度,数据多达数千万条。随后,京东官方确认了数据泄露的真实性并表示已经完成了系统修复。

  专家提出,近年来,网络犯罪正在从零散的黑客技术爱好者以好奇和展示技术能力为主的攻击,向利益化、产业化、集团化的犯罪转变,甚至出现“网上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分工越来越明细,出现成体系、专业化的趋势,而且国内国外遥相呼应,给国家和个人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数据脚印”加大个人信息泄密风险

  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手机网民达6.95亿,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4.69亿。互联网信息服务消费达45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1万亿元。

  “智能化是把双刃剑,会让个人信息保密脆弱化。”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程师王军说,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逐利化特征日益明显,利益驱使高、受害主体广、攻击方式多、社会危害大。

  去年9月,美国雅虎公司因自身技术安全漏洞被网络黑客利用,造成5亿雅虎用户信息被窃。网络空间治理的相对缺失,进一步增大了大数据风险管控的难度,致使大数据安全防护的内外压力陡然上升。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认为,从个人隐私风险来看,“数据脚印”这个痕迹的属性更加大了被泄密、被滥用的可能性。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购物消费、网络聊天等琐碎的小事,还是买房、结婚、生子等人生的大事,都不可避免地在各式各样的数据系统中留下比较重要的“数据脚印”。就单个的系统而言,这些细小的数据可能无关痛痒,但一旦将它们萃取整合,就会使敏感的信息迅速还原,个人隐私无所遁形。

  同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智慧生活的不断融入,大数据资源的获取渠道开始呈现便利化、便捷化的特征。过去难以获得的敏感隐私在大数据时代可能变得唾手可得。

  多管齐下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专家提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大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相关行为体进行合理的规制和及时的约束,就会使个人的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加大,重要的敏感数据暴露的风险增多。如何打好个人数据安全的保卫战是大数据发展造福于民而非危害于民,是未来大数据治理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风险和挑战难题。

  “数据的开放、数据的共享是大数据的基础,也是利弊共享、得失兼备的双刃剑,只有以安全做保障,这把双刃剑才不会伤及自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程师王军说,6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王军等专家建议,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和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保护,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明确大数据使用中各方行为体的权责义务,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的治理和惩戒。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是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基础平台,为其提供运行环境。近五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12378.7亿元,同比增速为11.8%。

2025年04月22日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