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消费习惯引领移动支付行业全面渗透,移动支付未来可期

         一、移动支付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景气,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持续低迷,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出口对经济的拉动略有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此背景下,移动支付行业竞争加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2017-2018年我国GDP状况统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此影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下调,降至十年新低。银行资金成本下行,加剧银行惜贷现象,社融规模持续下滑,企业举债艰难。

2014-2018年我国SHIBOR(3M)利率变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网民数量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8%以上增长,网络购物与互联网支付已成为网民使用比例较高的应用。

2014-2018年我国网民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4-2018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支付产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支付产业逐步从支付到网络购物等领域覆盖,互联网支付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支付进入发展新阶段。

2014-2018年我国网络购物与互联网支付行业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从传统的支付方式转向全面移动支付时代,从线下消费、扫码支付、网络购物等到水电费、乘车支付等生活全方位渗透。

移动支付全面渗透生活场景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据库行业:公有云模式占比超60% 资本市场降温 产业侧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我国数据库行业:公有云模式占比超60% 资本市场降温 产业侧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596.16亿元,同比增长14.1%;预计到2027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837.42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1.3%。

2025年10月21日
北美、欧洲和中国为全球三大主要量子计算市场 其中美国、中国相关技术专利优势突出

北美、欧洲和中国为全球三大主要量子计算市场 其中美国、中国相关技术专利优势突出

截至2024年7月全球量子计算领城专利技术最多的为中国,专利数量为2925件,占比为39%;其次为美国,专利数量为2061件,占比为28%;第三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量为1136件,占比为15%。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市场规模迎爆发式增长 相关政策持续加码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市场规模迎爆发式增长 相关政策持续加码

从智能算力规模来看,近五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呈高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

2025年10月16日
中美欧为全球无人机模拟器软件主要市场 国内供需双旺

中美欧为全球无人机模拟器软件主要市场 国内供需双旺

全球市场来看,在军事、商业及民用等领域,无人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模拟器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2024年全球无人机模拟器软件市场规模14.9亿元,其中军用、民用领域市场规模分别为3.64、11.26亿元,分别占比为24.43%、75.57%。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算力中心行业:2025年上半年在用机架总规模已超往年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我国算力中心行业:2025年上半年在用机架总规模已超往年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算力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2020-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呈快速上升态势。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FP32)。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系统集成行业产值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教育、制造和政府为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系统集成行业产值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教育、制造和政府为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2024年我国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973亿元。

2025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