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①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但经过30 余年的发展,已逐渐积累了一批核心技术与成果,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然而受限于长期以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迟迟未能产业化。研究初期没有同步发展相应的零部件产业,导致我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上依赖进口,生产成本较高。在国内需求尚未凸显,以及进口机器人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较慢。
近年来,在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家对智能装备重视的背景下,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环境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国内制造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装备的需求动力增长强劲。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6.85 万台,销售量超过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面临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产业逐步进入加速发展期。
②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但与国外领先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相比,国内生产厂商尚存在以下问题:
A、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较慢,且在研发的过程中没有同步发展相应的零部件技术,因此在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上国内企业对进口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生产成本较高。
B、行业标准体系待完善
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较小,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产业标准和相关的技术应用平台。
C、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弱
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成本较高、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较慢,行业内也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缺乏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同时,由于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厂商与国外著名机器人生产厂家相比,在整体实力、品牌知名度、产品结构、产品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