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基于以下因素,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快速持续的增长:

      A、国家政策支持

      以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装备为代表的自动化装备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符合产业升级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本土工业机器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持续增强。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 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20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 亿元,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 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 号)指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明确了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

      在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B、产业结构升级要求

      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属于智能自动化装备,符合产业升级发展方向。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已被我国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看,生产手段将经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变革,当前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着一场制造业的革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环保与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等问题,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装备的应用和普及成为企业较理想的选择。

      目前,我国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自动化装备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近几年,国内制造业中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不断出现,并给使用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如比亚迪、富士康等均已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生产车间,并大规模投放。未来的国内制造业将由目前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渐向以机器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转变。

      C、劳动力成本的替代

      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价格昂贵且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主动使用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装备的意愿不强。但是,中国人口红利效应持续递减。近几年来,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水平,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水平不断攀升,人工成本上升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技术发展,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却在不断下降,某种程度上人力成本已经逐渐开始超越过机器成本,激发了企业用机器人来替代人工的诉求。

      随着国内企业替代传统人工需求的逐步释放,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工业机器人都将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D、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目前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在汽车生产工序中,如毛坯制造(冲压、压铸)、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工业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随着以机器视觉、触觉等为代表的感知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在向电子行业、金属制品行业、塑料及化工行业、食品行业等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应用领域将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

      E、增长空间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较低,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不相称。国际上通常采用工业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所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来衡量某个国家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使用情况。

      根据统计,2015 年末主要国家或地区工业机器人密度统计如下:

 

      2015 年末韩国每万名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为478 台,日本、德国、美国等传统工业强国的机器人密度分别为315 台/万工人、292 台/万工人、164 台/万工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5 年末的机器人密度仅为36 台/万工人,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空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各制造业细分领域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是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基础平台,为其提供运行环境。近五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12378.7亿元,同比增速为11.8%。

2025年04月22日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