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用“共享经济+民间资本” 激活“互联网+高效物流“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十一项重点行动,并从去年7月开始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随后,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提升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发展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营造开放供应的物流发展环境等四项主要任务。
  转眼间过去了半年多时间,“互联网+高效物流”整体上有了一定进展,如在传统物流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借用了互联网思维,特别是在无车承运人、智能仓储、智能自提柜和即时配送、多式联运等方面均有所突破,然而距离实现真正“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国家倡导的“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刚刚起步,引导政策尚未完全、有效落地;第二,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尚未在物流行业形成真正的革命性创新模式,导致行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既没有新的需求拉动,也没有突破性技术推动;第三,除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快递市场外,其他行业领域的资本总量相对于行业总体需求规模来说,还处于极小比例;第四,“互联网+”最需要的信息采集和协同能力、大数据共享能力严重不足。

  如果按照现行的发展惯性,“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政策推进是难以实现快速落地和迅速发展的,犹如政府主导的有桩公共单车一样。

  从2007年到2014年,政府主导的有桩公共单车一直反应平平,未能真正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而2015年出现的“互联网+无桩共享单车”模式却获得了民间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的青睐,呈现出“火山爆发”之势。尽管“互联网+无桩共享单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系统性的解决,相关负面效应也会在未来政策约束下得到削减。

  在实体经济下滑且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恢复的情况下,“互联网+”成为新经济的催化剂,互联网经济的规模也在逐年飞速发展。而互联网也开始由旧业态向新业态迈进,其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互相催生和互相推进。

  物流与共享经济有着天然融合的属性。所谓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用使用权代替所有权。目前,Uber和Airbnb的共享经济模式最为引人注目,其本质是将闲置资源与他人共享,属于典型的C2C模式。另外一种就是当下中国流行的共享单车、分时租车等,其共享经济模式是将拥有型的产品改造成为使用型的产品,应该算是较为典型的B2C模式。

  在中国市场,C2C模式共享经济往往因为资源及参与人的安全性问题,往往受到较大的市场约束和政策限制,如Airbnb就因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和房源不足在中国市场受到冷落,而Uber也因为业务存在道德瑕疵,且与中国的文化和法律存在冲突,最后转让给了竞争对手滴滴出行。

  如果按照出行距离划分,共享单车解决了3公里的问题,滴滴解决了30公里的问题,而20公里到100公里之间,则被分时租车视为自己的机会。据估计,分时租车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市场。

  其实,物流与共享经济本身有许多相类似的属性。从本质上看,物流能够流动的原因就是商品从价格低向价格高的方向流动,由市场需求弱、需求分散的地方向市场需求强、需求聚集的地方流动。物流的竞争重点是如何做到“重去重回”,即尽可能实现运输及仓储的规模优势和范围优势,尽可能减少无效物流,尽可能在全产业链上配置优化的物流资源。而产业供应链在空间上的物流匹配性差异,必然会呈现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构建物流网络、建立行业联盟、重新配置产品制造链等。

  在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思维支持下,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实现闲置资源的共享复用及分时使用。如末端配送仓储和运输中的共同配送仓储、协同配送仓储和集中配送仓储等。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物流大数据支持下,需要深度挖掘各物流资源的时间与空间闲置能力,从而形成闲置资源复用或资源分时占用的全新高效物流体系。

  民间资本是资源配置中最具活力、最有效率和最有引力的创新工具。尽管2016年民间资本投资低迷,但民间资本却在国内快递市场及共享单车市场表现活跃。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内快递市场连续6年40%的收益率增长所致;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不到半年就有数十亿元的融资增长,充分说明民间资本投入方向与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正相关性。

  物流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投资的主要方向,“共享经济+民间资本”恰恰可以有效地将物流大数据与资源社会化、组织平台化融为一体,合理利用物联网、车联网和探针计算,实现数据科学、网络科学、空间地理科学和可视化技术与高效物流的精准结合,进而激活“互联网+高效物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CPU、GPU、FPGA多核驱动 政策赋能 我国算力硬件‌市场高增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CPU、GPU、FPGA多核驱动 政策赋能 我国算力硬件‌市场高增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具体来看,CPU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每台桌面通常只有一颗CPU,而每台服务器的CPU数量不定。2024年我国CP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300亿元,同比增长6.47%。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业务收入及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 但利润空间承压

我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业务收入及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 但利润空间承压

从利润总额来看,近五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2025年1-7月,我国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为938.8亿元,同比下降1.8%。

2025年09月04日
液冷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迎爆发式增长为我国AI液冷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液冷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迎爆发式增长为我国AI液冷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近三年,国内AI液冷上游电磁阀市场逐步扩大。电磁阀通过电磁力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对液冷系统中冷却介质的精确控制。近三年我国电磁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电磁阀市场规模约为23.23亿元,同比增长2.47%。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算力行业总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算力成市场增长新引擎

我国算力行业总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算力成市场增长新引擎

2020-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规模稳步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提速期。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占比超90% 国家政策鼓励因地制宜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占比超90% 国家政策鼓励因地制宜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机架数量来看,数据中心建设协调推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83万个,推动提升算网协同和调度能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算力服务。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存储部件行业呈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1-5月进出口量减额增 进出口均价同比双增长

我国存储部件行业呈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1-5月进出口量减额增 进出口均价同比双增长

进出口来看,进口量方面,2020-2024年,我国存储部件进口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5月我国存储部件进口量为7372万台,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20万台,同比下降15.9%。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北京市AI大模型已完成备案量最多

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北京市AI大模型已完成备案量最多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4.16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值最高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值最高

从产值来看,2020年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产值约为5758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