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3D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在各种有可能集成至今年iPhone产品的新技术中,3D感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3D感知解决方案需要使用RGB摄像头模块作为光源,这是一种使用VCSEL(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的红外传感器模块。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智能手机集成3D感知功能,集邦科技预计,2017年移动设备的红外传感器模块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5亿美元。
自从苹果在2013年通过收购PrimeSense获得了跟3D感知相关的IP后,市场便预测未来的智能手机将会集成基于3D感知技术的面部识别功能。智能手机的3D面部识别功能将不能媲美数字化制作的3D人脸模型。他说:“智能手机的硬件难以招架获取和处理3D模型的数据,尤其是精确模型的创建任务更会令硬件不堪重负。如果要在可接受的响应时间内实现3D面部识别功能,智能手机厂商可能需要通过3D感知来增强现有的2D面部识别解决方案。因此,3D感知技术将成为一种辅助技术,主要用于帮助判断所识别的脸部是否来自真人。”
通常来说,基于3D感知的解决方案会通过在限定范围内扫描环境来获取包括深度值在内的维度数据。这些数据反过来又可以创建数字三维模型,然后用于分析或与数据库中的参考模型进行匹配。蔡卓卲表示,扩大扫描范围并获取更精细的对象深度细节将会占用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时间。
他说:“扫描范围和建模能力与硬件规格成正相关关系。在移动AR领域,目前的应用程序仍然太少,无法确保3D感知的硬件投入能收回成本。此外还存在功耗增加的问题。因此,智能手机厂商不倾向于使用3D感知来实现基于AR的功能,因为这种创新并没有显着增加产品的价值。”
在另一方面,3D感知可以强化用户安全,因为设备的面部识别功能更加准确。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需要创建、储存和匹配精确的人脸模型。3D感知的功能只是为了确保智能手机可以识别面部影像是否来自于真人。
“3D面部识别的响应速度必须够快,这样才能辅助解锁设备、完成移动支付和身份验证等任务。对新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来说,便捷性和响应时间跟与准确性一样重要。否则,消费者仍然会倾向于使用密码和指纹解锁。”
蔡卓卲补充说,因为3D感知组件会增加智能手机的硬件成本,所以这样的解决方案一开始只会出现在高端市场,但未来将会逐渐出现更多的智能手机采用这项技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