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战略分析报告》
“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基因组编辑”,近年来,这些前沿科技不仅作为学术界的关键词,也引起了投资创业界的关注。站在人工智能的封风口,中国将如何抓住机遇?美国东部时间5月23日,来自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与投资人一起在“哈佛中国论坛”上就此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学而优则商”已成为当今流行
在硅谷,科技学者离职创业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从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 到此前离职斯坦佛大学加入百度的吴恩达,从商之路虽有不同,但是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动驾驶创业公司AutoX创始人、前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教授肖健雄就是其中一位。
肖健雄认为,近年来科技创业的另一大趋势是学术界与商业界的频繁交流。他如此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一是愈发成熟的科技带来了潜在的商业价值,吸引大量企业前来投资;二是各个行业愈发依赖前沿科技作为企业发展坚实的基础。肖健雄表示,这样的交流是好事,不仅解决了高科技校园人才研发缺乏资金的问题,也加速了将尖端科技通过企业发挥实际用途的步伐。
肖预测,未来两大领域的交流会越来越密切,不仅会有更多高校内的学术人才利用专业技能创业,也会有更多的投资人看好前沿科技类的创业公司。
中国是未来机器人创业的绝佳市场
从2015到现在,中国市场有三大产业正当红 - 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高禄峰,Segway董事长兼CEO认为,中国投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敢于投资尖端科技,所以在中国进行机器人创业十分利于创业者获得资金支持。
然而,科技商业化的前提是能够将领先的研究落于实处,将技术转化为产业。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教授、微生物系统CRISPR技术先驱张锋认为,“若想要创业成功,科技人才应该走出实验室,为自己的研究项目找到实际用途”。
以生物科技为例,创业初期是寻找创业灵感和研发技术的阶段,这一阶段不易获得投资,但是一旦技术得出成果并获得展示,创业者就可以向外寻求资金支持,同时依然不能忘记提高技术的准确性、高效性,不断进行技术完善。
人工智能-是风口还是泡沫?
2016年起,国内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持续走高,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加强研发项目,向人工智能转型。一时间,人工智能似乎成为了又一个风口。 然而面对漫长的研发周期和海量的数据需求,这一尚未成熟的领域究竟能够挺得过这股越吹越大的风吗?
信中利美国创投创始合伙管理人、中国企业研究所理事长王维嘉表示,“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存在发展空间,现在各大公司都想涉足人工智能,然而拥有尖端的技术人才和优化的算法依然离不开大量数据的支撑。在这个数据为王的领域,投资人会倾向于拥有更多数据和更棒数据采集的公司”。
肖健雄则认为, 人工智能领域的确存在小小泡沫。想要在该领域立足,创业者有两个选择,要不提供更棒的AI, 要不就是提供更多的数据,只有将自己的项目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区分开,才有制胜的可能。
数据为王,然而零散的数据依然不能促成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斯坦福大学物理教授、丹华资本创始主席张首晟补充道,“清晰的结构化数据才是能够让机器说话的基础,创业者在思考获得数据前,不如先想象如何提高数据的正确性、流畅性和可理解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