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大数据跨界合作物流行业 商业价值巨大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就曾说道,中国是一个没有数字感的国家,大家不习惯用数字说话,更喜欢用形容词等不确定的语言来表述很多事情。即便如此,电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使用数字、数据说话变成了一种不得不的工作方式。尤其是涉及到电商物流市场,大量的数据,需要高效精准的数据算法来完成。
          大数据技术正渗透物流行业
          按照G7老总翟学魂的话来说,这就是数据感知的力量。数据服务将会对于物流行业进行价值的重新定位,促进物流行业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
          实际上,大数据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物流行业当中,包括仓储、运输以及终端等各个环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每个环节中的信息流量都十分巨大,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地处理,对物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翟学魂表示,数据的关键在于准确及时,而不是数量多。只有准确及时的数据才会产生力量,包括物流行业的跨界合作,想要成功,数据的分析也必须准确。
          毋庸置疑,大数据让跨界合作变得简单易行,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降低了市场分析的错误率和成本。在大力倡导智慧物流的今天,大数据技术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互联网企业更懂大数据
          2016年8月,中国知名的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宣布其配送平台开放战略,主打即时配送和开放平台概念,蜂鸟系统将支持这一平台。所谓即时配送,即为依托社会化库存,可满足45分钟内送达要求的配送方式。
          三个月后的双十一电商大战,“饿了么”配送与圆通达成战略合作,“饿了么”蜂鸟配送员开始在北上广等15个城市参与圆通快递配送。据有关数据推算,去年双十一期间配送单量可达100万单/天。
          据接近“饿了么”的人士透露,“饿了么”与圆通快递的合作,主要还是对与城配市场进行摸底。“毕竟‘饿了么’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后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饿了么’肯定要将这些信息利用起来”。上述人士表示,“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规划是以加盟伙伴为主体,以自营为模板,以众包合作来解决长尾订单,形成一种开放式平台,支持日均300万以上的配送订单需求。在补贴大潮过后,“饿了么”现在正将即时配送作为“饿了么”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也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传统物流行业对即时配送领域的涵盖缺乏掌控能力,而“饿了么”在即时配送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饿了么”和圆通的合作,显然是一次共赢,为两者在未来即时配送领域的布局积累一些真实的经验。“饿了么”先天的互联网基因,让他们对于培养消费者习惯,研究消费路径方面得心应手”。北京物流从业人员赵大春表示,类似于“饿了么”与圆通这样的跨界合作,今年会越来越多,这也将城配市场向纵深发展。
          这种想法在打车软件滴滴战略投资“饿了么”这件事情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2015年11月,“滴滴”宣布与“饿了么”敲定战略投资方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滴滴”可能会借这一合作向外卖配送领域进行扩张。虽然到目前为止,“滴滴”在这方面尚未有很明显的动作,但或许只是一股东风而已。
          大数据技术助力物流行业升级
          “面对海量数据,物流企业在不断增加大数据方面投入的同时,不该仅仅把大数据看作是一种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信息技术,而应该把大数据看作是一项战略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发展优势,在战略规划、商业模式和人力资本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部署。”
          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杜茜表示,物流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尚属新兴的研究领域,发展比较缓慢。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也并不知道怎么有效利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宝贵数据。
          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就曾说道,中国是一个没有数字感的国家,大家不习惯用数字说话,更喜欢用形容词等不确定的语言来表述很多事情。即便如此,电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使用数字、数据说话变成了一种不得不的工作方式。尤其是涉及到电商物流市场,大量的数据,需要高效精准的数据算法来完成。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物流企业可以了解到具体的业务运作情况,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哪些业务带来的利润率高、增长速度较快等,把主要精力放在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业务上,避免无端的浪费。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实时掌控,物流企业还可以随时对业务进行调整,确保每个业务都可以带来赢利,从而实现高效的运营。”赵大春表示。
          大数据技术普及尚需时间
          但对于大数据的作用是否有如此巨大,有些专家也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能够让社会重新技术计划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有些可以用数据来表示,但是有更多的东西是用数据表达不了的,而且这个要占到90%以上。
          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利用大数据进行跨界合作,改善物流业态相关案例,还是集中在了互联网、电商这些与大数据和新兴技术比较密切的细分领域中。正如很多业内人士表述的那样,物流行业整体还是偏传统,高科技普及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对于大数据的利用,未来的趋势显然不是一两家企业专利,必然应该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具,因此搭建基础网络,对于大数据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而目前政府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案例指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意见稿都将大数据、信息化处理方法作为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导思想。
          尽管大数据的应用意味着大机遇,拥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在应用过程中的确也面临着数据质量、管理政策、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只有解决这些基础性的挑战问题,才能充分利用这个大机遇,让大数据为物流企业创造价值,跨界合作才能跨得更加精彩,物流行业才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出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是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基础平台,为其提供运行环境。近五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12378.7亿元,同比增速为11.8%。

2025年04月22日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