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格局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安防业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认为,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也面临了很大的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为智能安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智慧城市从信息角度要全面感知、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

  2、智能安防监控是主要的信息采集点,各地在加大信息采集点的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城管等多领域都涉及到监控信息采集,可以说智慧城市将让视频监控基本渗入城市的所有行业。

  3、平安城市正逐渐向智慧型平安城市演进。公安信息网、交通网、城管网、社会单位自建监控等信息越发要联合、接入和共享。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有望成为标配。

  4、大数据时代来临,监控信息采集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在海量信息中快速筛选、查询和分析,制定决策。这是当前智能安防业面临的挑战。

  智能安防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安防迎来跨越式发展

  早在十多年前,借着平安城市的发展东风,中国的安防产业就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面对更高一个层次的智慧城市,智能安防在技术和理论上都比其它领域走得更远,再加上行业属性的原因,智能安防的行业相关联度反而是最高的。

  智能安防首先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所突破。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城市居民对自身安全和家庭安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的安防功能成为一个亮点。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将安防技术融入家居产品中,这主要体现在自动报警系统中,主人离家上班时,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家电设备,同时遇到不明人物入侵,或者由家电故障引发用火用电隐患,预警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将险情及时传递给主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安防产品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电子警察、高速公路自动收费、车辆导航等都属于智能交通的范畴,在这些系统中,需要大量运用视频监控设备、电子识别设备以及移动电子眼设备,而这些都是智能安防行业可提供的产品。

 不仅如此,通过技术融合,智能安防还可以与智慧医疗、智能楼宇等多行业进行配合。CMIC研究认为,智能安防已进入行业大发展时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兼并重组成为一种发展方式,弱小企业被淘汰的同时,一批行业佼佼者也会站到市场前列来。

  2、智能安防未来发展着重创新

  (1)智能安防综合平台应用技术创新

  建立以多源信息的动态监控和安全态势预测的综合预警系统,从传统安全向现代安防理念转化,为开辟安防业务和新市场领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适应数字化城市建设对安防技术发展的新需要。

  大力发展中间件产品,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整合、协同、互动和按需服务,解决系统间的互操作、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实现应用系统从硬件为核心向软件为核心的转变。加强多信息系统、多技术的融合,研究和开发适应城市报警、监控以及综合安防集成应用的平台和关键技术,如GIS、可视化技术、联动技术、物联网平台技术、模糊图像清晰化处理技术、移动视频技术、信息与通讯共享及其他关联技术等。

  积极探索“云计算”在安防的应用,研究以网络化平台为基础的开放性安防服务平台技术,向其他相关应用提供信息及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安防应用中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研究,研发在虚拟世界的安防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有效实现虚拟世界的安全防范。

  (2)智能安防服务模式创新

  安防行业的特点,加强研究安防系统评估与咨询服务、工程服务、运营服务、维护服务、认证服务、培训服务等在各领域应用中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实现的模式、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3)智能安防行业应用领域技术创新

  加强适应大型活动、重点目标防范等政府安全管理需要的技术应用创新;结合各行业领域安防应用的特点,研究各行业领域中与安防相关的业务流程,提出适用于电力、电信、医疗、冶金、金融、保险、学校等不同领域的安防个性化应用解决方案,并与各行业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实现综合应用。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安防的技术应用创新,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研究不同居家安防产品的兼容性问题,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及不同安防设备互联的需要,实现安防与其它产品系统的融合与集成,并确保安防产品应用效果。

  关注RFID、WIFI、3G等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安防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发满足不同安全需求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和产品。如用于防盗、抢局域性物联网,危险品运输、警务车监控等小型物联网,以及用于开展安全服务业务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广域物联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早起进入智能控制器的专业厂商规模较小,大部分以小家电厂商为主要客户,行业处于起步初期,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到2001年之后,家电产品由传统的机械运行模式逐步转变为单体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器下游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