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16-2022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市场运行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互联网时代早期,网络公司更多依赖免费模式。新媒体付费兴起能鼓励作者创造更多优质内容。
4月19日,微信宣布,由于苹果新规定,将取消iOS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赞赏功能。如果iOS版微信用户需要赞赏公众号的运营者,只能通过二维码转账的方式,但是原有的表情赞赏平台由于暂不支持在页面添加转账二维码,令用户无法使用该功能。
对此,苹果官方强调App store对于所有开发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并不是针对微信。微信本可以选择像其他开发者一样,选择App内购方式给公众号运营者赞赏。苹果“封杀”微信赞赏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对于知识付费的讨论。
其实,知识付费并不是新事物。在互联网流行之前,大家订阅的报纸书刊都是需要付费的,如今互联网上的知识只是转变一个平台而已。资料显示,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60.8%的新媒体用户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作为近三个月中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用户日益养成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以及表达诉求的习惯。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还有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2014年调研数据中,有69.7%的用户不愿意为新媒体付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新媒体用户通过付费来获得优质内容的习惯已经形成。
其实,新媒体知识付费的兴起能够鼓励作者创造更多优质的内容。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早期,网络公司更多地依赖免费消费模式,虽然内容数量不断攀升但质量却没有。现如今的中国,人们富裕起来,经济的增长也驱动了消费新观念的产生。随着可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一些用户愿意为了更优质的内容付费。中国最为成功的知识平台“知乎”去年推出知乎Live,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并支付由答主设定的票价进入到沟通群,答主便可以和其他用户在群里开始实时互动问答。除了知乎外,还有《罗辑思维》主事人罗振宇开发的“得到”,主要内容分为“专栏订阅”、“有料音频”、“电子书”三大类,用户可以通过订阅这三大类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喜马拉雅FM在去年6月开始尝试付费订阅,首个付费节目便是由前央视主持人马东携手奇葩天团的《好好说话》,推出当日销售额即突破500万。除此之外,还推出了“付费精品”专区,里面有吴晓波、袁腾飞、龚琳娜等一众名人的音频节目,吸引了不少用户的目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36氪、虎嗅、钛媒体、微博、微信、果壳等一众知识付费平台。
不过,新媒体知识付费的迅猛增长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版权保护难问题。一些营销号为了获取用户流量,通过将一些其他人的优质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后再发布出来,这样严重损害了原有创作者的权益。如果不能很好保护原创者,会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从而会阻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付费用户的长期黏性问题。就好比一些消费者去健身房办了健身年卡,可能只去了一个月之后便兴趣大减,最后不了了之。一些消费者可能在订阅之后由于时间或者兴趣的问题,阅读频率会日益递减,所以,新媒体知识付费如何能够做到长期吸引客户,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过,整体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模式的不断升级,对于知识付费的未来还是保持乐观态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xz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