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农村三网融合行业潜在需求强烈 市场正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优势(S)

       1.农村信息消费潜在需求强烈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 息服务为对象的消费活动。农民通过信息消费获取政策、技术及市场相关信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农村7亿人来说,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700 万农民的网络市场需求。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更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普及方式。从目前来看,由于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前期投资巨大以及农户对通讯资费敏感等因素,运营商在农村地区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三网融合的推进与实施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一方面,运营商通过开发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新业务,拓宽了增值空间,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三网融合后低廉的信息获取成本将刺激农户的信息消费需求。这种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方式更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更易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2.农村通迅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小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显示,三网融合在网络改造方面的投入将达到2700 亿元。与城镇相比,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率偏低,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农村地区推进三网融合可充分利用农村后发 优势,避免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重复建设,极大地降低了建设成本,融合更易一步到位。

       3.“三网融合”农村试点有成功经验

       近年来,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通讯运营商积极加大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同沟同井同基站”式的资源集约化建设,并在制式转化技术标准研究上有了实质性进展,电话、宽带和数字电视的农村覆盖率逐步增长。宁夏、山西、山东等地农村相继进行了“三网融合”试点,并取得了成功。

三网融合涉及的业务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劣势(W)

       1.投资回报效益低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稀少、业务量小且分布不均匀,高投入、高运营费用、低效益问题十分突出。尽管技术进步使得降低农村通讯建设和运营成本成为可能,但农村通信亏损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较大的偏远乡村和人口稀少地区,这些区域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维护困难,电源、传输等基础配套设施匮乏,从市场角度而言运营商本身没有投资动力。而这些地区正是信息需求最强烈的地区,高成本低效益的投资模式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信息化进程。

        2.农民信息素养不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三网融合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评估

       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交流和信息获取、运用能力。三网融合后,信息资源可以在手机、电视、互联网这些信息平台进行传播,实现随时随地查找信息,这也对信息获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农民信息素养不高的原因除了信息化外部环境因素外,收入水平低下和文化素质不高也是两个主要因素,目前留守农民中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农村非网民中,有 38.8% 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和网络而不能上网,19.7% 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 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信息化外部环境和农民自身素质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农村三网融合推进进程。

       三、机遇(O)

       1.农村信息化日益受到政府重视。

       自2004 年起,中央连续多个一号文件都提到了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六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等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纲领性会议中也特别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将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纷纷出台了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的专项规划和重要措施。山东、湖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重庆等七省(市)相继批复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正迎来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 运营商更加重视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市场已趋于饱和,与城市“红海”市场相比,拥有7亿农民的农村“蓝海”市场前景更为广阔。通讯行业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不断加大农村基础通信设施的投资,三大企业在农 村均建有基站,均拥有一定的业务品牌和通讯市场份额。

       四、威胁(T)

       1. 农村信息资源粗放增长与有效信息资源匮乏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农村信息资源存在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等问题,IT 企业、通信运营商、媒体、农民组织、情报机构等都是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对各类涉农网站、数据库、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管理。尽管信息资源量大而且多,但分布不均,有效信息资源匮乏。如何将涉农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开发,向广大农民提供专业的、针对性的服务,对信息内容提供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2.“三网融合”在农村普及面临一些困难。

       “三网融合”首期试点以城市为主,尽管部分地区农村在三网融合试点中取得了成功经验,但在农村普遍推广“三网融合”还有一些困难。一是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的铺设耗资巨大,需要当地政府、电信运营商的共同协作,而当地领导是否重视显得尤为关键; 二是尽管宁夏等地实施三网融合取得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农村处地偏远,地形复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同,农民文化素质不同,实施三网融合的软硬件环境差异较大,试点地区三网融合的成功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还需因地制宜,在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中循序渐进; 三是收入低下限制了农民的现实信息消费,在需求决定市场的今天,市场效益低下将打击运营企业的积极性,阻碍农村信息化的进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业务收入及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 但利润空间承压

我国互联网行业:企业业务收入及投入研发经费持续增长 但利润空间承压

从利润总额来看,近五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2025年1-7月,我国互联网企业利润总额为938.8亿元,同比下降1.8%。

2025年09月04日
液冷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迎爆发式增长为我国AI液冷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液冷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迎爆发式增长为我国AI液冷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近三年,国内AI液冷上游电磁阀市场逐步扩大。电磁阀通过电磁力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对液冷系统中冷却介质的精确控制。近三年我国电磁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电磁阀市场规模约为23.23亿元,同比增长2.47%。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算力行业总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算力成市场增长新引擎

我国算力行业总规模快速增长 智能算力成市场增长新引擎

2020-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规模稳步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提速期。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占比超90% 国家政策鼓励因地制宜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占比超90% 国家政策鼓励因地制宜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机架数量来看,数据中心建设协调推进,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83万个,推动提升算网协同和调度能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算力服务。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存储部件行业呈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1-5月进出口量减额增 进出口均价同比双增长

我国存储部件行业呈贸易逆差局面 2025年1-5月进出口量减额增 进出口均价同比双增长

进出口来看,进口量方面,2020-2024年,我国存储部件进口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5月我国存储部件进口量为7372万台,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20万台,同比下降15.9%。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北京市AI大模型已完成备案量最多

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北京市AI大模型已完成备案量最多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AI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4.16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值最高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总产值和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 珠三角地区产值最高

从产值来看,2020年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总产值约为5758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领域项目数量最多 相关资本市场热度渐下降

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领域项目数量最多 相关资本市场热度渐下降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网络安全行业投融资事件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生47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42.97亿元;2025年1-7月6日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生17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6.51亿元。

2025年07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