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车联网的发展之路——未来必将改变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联网市场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2015年,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汽车发展有个重要方向“网联智能汽车”,关于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最直观的表述,这距离该概念最初提出已经76年,而两年之后的今日,我们距离初心已经78年,距离实现还有多远?

  第一、车联网从来就不是冷冰冰的技术
  1939年4月至10月期间,包括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等“高新科技”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基于这些科技基础,通用汽车在世博会搭建的Futurama的模拟城市展厅,提出对1960s的智能交通畅想,模拟城市中,有一个专职的交通管理中心,城市中运行着322辆配备了独立声音系统的车辆,所有的道路与交叉口都按照新的交通环境进行了设计,其中最为独特的是提出了自动高速公路(AutomatedHighwaySystem,AHS)的概念,这是目前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最早的雏形,百年之后的今日仍具有前瞻性。
  Futurama高速公路体系中,四条原则:道路的横截面积增大以容纳更多的交通流、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需要隔离开来、将城市和小镇划分成不同的区域、预设可以行驶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来进行交通控制,目前已经成为我们认知的交通常识。
  1956年,在通用举办的Motorama展览会上,通用推出了FuturamaII,展示了AHS的设计原型,并推出了第一款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概念车FirebirdII,而OnStar最初的构想也是脱胎于此。
  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的Futurama展示,被认为是通用对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最初构想,事实也证明,通用此后在联网与自动化技术上的发展理念一直与Futurama保持一致,不曾改变。甚至,汽车行业的其他人也早已经认同这套理念,并在沿着类似的技术路线前进。
  事实证明,车联网从来都不是冷冰冰技术的堆砌,而是对未来一种充满浪漫主义情况的畅想,它或许受当时技术所限被质疑,在实现的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好的诠释。
  第二、从梦想到现实:车联网的落地集多行业所长
  1995年,通用汽车集团与当时通用旗下子公司ElectronicDataSystems(后为HP收购,与其旗下业务合并后改名)、HughesElectronics(休斯电子)三家公司共同成立。三家公司分别将自身的优势赋予了OnStar:通用提供了领先的汽车设计与集成能力,以及旗下的车辆销售渠道;EDS带来了系统开发、信息管理与客户服务的技术;休斯电子则是留下了通讯、卫星导航与汽车电子技术,这被视为真正民用车联网技术的最早落地。
  1996年,通用在芝加哥车展上正式宣布推出OnStar服务,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行业的信息服务产品,Telematics一词由此而来。最初的OnStar就是以呼叫中心服务为主,提供紧急呼叫功能,为车主解决燃眉之需。
  OnStar服务是车联网的里程碑事件,当下,我们把“互联网造车”成为“门口的野蛮人”,而最初,车企与EDS、HE都是一种取长补短的融合来促生车联网概念。
  此后,车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OnStar发布11个月后在量产车上应用,与此同时,OnStar虽属于信息通讯领域,通用汽车对其定位为安全工作,与安全带、安全气囊分属一类,并在当时,被通用视作下一代安全驾驶的主要技术,并持续新增安全功能。1996年,呼叫中心即提供紧急呼叫服务。1997年,发布业内第一个远程诊断技术,能够通过车辆上的警示灯来提醒驾驶员其车辆是否存在故障、以及存在故障的严重性。
  1999年,通用在拉斯维加斯汽车展上展示OnStar虚拟客服(VirtualAdvisor),可以由驾驶员用语音激活,为车主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路况信息报告,另外还可以根据订阅信息发送股票信息、体育赛事、新闻与天气等内容。2002年,通用宣布将在2003年开始提供碰撞自动求助服务,当传感器检测到安全气囊打开或者其他安全设备启用时,AACN服务将会自动将车辆状况、GPS定位信息发送到OnStar的服务中心。
  2004年,OnStar与通用汽车金融保险公司合作,为车主提供新的保险服务。2006年,芝加哥车展通用首次对外介绍音控免提导航,并在2008年CES上进行了演示。2009年,OnStar推出被盗车辆相关安防服务,包括被盗车辆追踪、被盗车辆减速以及远程阻止车辆点火三项技术。
  2011年,推出OnStarRemoteLink的手机应用,车主可以通过手来进行车辆的远程启动、解锁、进行个性化设置。2014年,推行4GLTE网络连接服务,4GLTE网络连接的网络带宽为OnStar带来了新的诸多可能性,云服务与大数据在4GLTE网络连接应用之后成为可能。
  这是我们目前能够见到最专业的车联网服务:它集汽车控制、汽车安全、汽车诊断、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各个行业所长,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第三、“车机还是机车”:网联智能汽车改变当下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进入互联网并不满足,把互联网、人工智能带入汽车则更为渴求。
  2016年国内在售新车中,尽管只有20%左右的车型配套了彩屏车机,但其销量却占到了狭义乘用车总销量的57%,罗兰贝格估测2016年联网车机销量在410万左右,其中乘用车在340万量级,“车机”还是“机车”,是一个必选题。
  网联智能汽车,出现了诸多的玩家,上汽通用OnStar、福特SYNC、丰田G-BOOK、宝马iDrive系统等,经过几年的发展改进,这些系统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inkaNet、长安汽车InCall、吉利汽车G-NetLink和一汽公司D-Partner等也开始兴起。
  2016年,为扩大互联化、电动化与智能化等领域优势,通用汽车在拉斯维加斯CES发布纯电动车Bolt,与此同时,投资Lyft并建立自动驾驶战略联盟、成立自动驾驶团队、收购CruiseAutomotive,推出Maven出行服务,举措不断,OnStar在2016年功能也有更新换代,并宣布预计到2020年,通用全球销量的75%将实现互联,中国市场三大核心品牌将会全部实现互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速增长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是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基础平台,为其提供运行环境。近五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12378.7亿元,同比增速为11.8%。

2025年04月22日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