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虚火大于明火 人工智能“落地之路”还很长

中国报告网相关行业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产品单一 智能元素不够 人工智能走向"草根应用"路还很长


  
未来,人类发展显然已经绕不开人工智能。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公司都热衷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领域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晰。这一点,也在近期举办的2017年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有所体现。


  在此次CES上,人工智能技术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国内企业到国外企业,科技巨头到新秀企业,无一不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作为主推产品。有媒体戏称,本次CES已经变成了人工智能博览会。但产品涉及领域单一、智能元素不够等问题的出现,也让人工智能从“精英技术”到“草根应用”的蜕变过程变得更为艰难。


  
部分产品或名过其实


  自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后,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敬畏之心逐渐建立起来。随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次惊人表现,使得人工智能在被“妖魔化”的同时,也被寄予厚望。


  企业与资本的青睐,无疑让这种“厚望”变得具体起来,这也使得人工智能市场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据统计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化蓬勃发展,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270亿美元,2016年预计达到1650亿美元,2018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已有855家,横跨13个门类,总估值超过87亿美元,市场规模庞大。


  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风头虽盛,但是真正可应用的产品似乎并不太多。有些产品还是在“炫技”,并没有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有些甚至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其产品并未体现出“人工智能”这一特性。


  “我这次去CES,展会上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分成两个极端,一种是看上去技术很先进,但是你不太能理解这款产品实际意义在哪里;另一种就只是在名字上体现了人工智能,其实人工智能元素并不多,例如展会上的很多人工智能机器人大多还是那种只能重复一种简单动作的机器人。”WPP中国首席执行官李倩文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出现这种分化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目前整个市场对人工智能概念性意义的追求高于其实用性意义的追求,这种思维下出来的大部分产品也就会名过其实。


  “虚火大于明火”


  数据量、计算力和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驱动力。在经过60年的积累,这三大驱动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数据量方面,全球所产生的数据量从2011年起已经达到了ZB级别(1ZB约为10亿GB)。有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球所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近44ZB。GPU的出现,也让计算机在计算力方面提高数十倍。而在算法方面,互联网女皇2016年的报告显示,机器对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从2010年的约70%提高到2016年的约90%。此前有业界人士认为,深度学习的研究短期内已然触及天花板,也就是说,目前人工智能在技术方面已经为其应用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在任何领域中,商业应用都会比技术发展稍慢一些,但是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有业内专家表示这是“虚火大于明火”的表现。


  “目前整个行业内存在很大的水分,很多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就只是因为看到里头有很大红利,压根儿没有考虑过自己是否具备这个技术能力,所以真正能够做出具备一定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企业是比较少的。”某智能机器人企业创始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该创始人还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大批不具有人工智能元素的产品,是因为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融资。


 
 “落地之路”还很长


  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主要方向集中于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音和语义识别、自动翻译)、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知识表示、机器与机器人学。2016年作为人工智能商业化起步提速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智慧城市、语音识别、机器人以及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商业化应用提速。


  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进入到公众生活中,但还只是少数门槛较高的领域,绝大部分的领域还没有被智慧改造。而一个新兴品类想要深入人心,就必然要经历从“精英技术”到“草根应用”的过程。人工智能亦是如此。


  阿里云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此前表示,任何一项技术,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创造出让老百姓能够受益的商业模式。如果人工智能只是在PPT里面,老百姓没有切身体会,这项技术很快会被格式化。人工智能应该少一些PPT式的组合,多一些落地思考。


  Twitter美国总部数据科学家,纳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蒲立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人工智能是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两个阶段的。我们不能说人工智能应用在人类生活中不存在,因为深度学习已经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大数据挖掘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这些目前还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想要让人工智能具备人类意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必须是具备视觉、味觉、触觉等认知智能的强人工智能。而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卫星互联网行业:在轨卫星数量持续攀升 其中通信广播领域独占鳌头

相关布局来看,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座布局成为趋势,产业也将对相控阵卫星通信终端积极投入和布局。2024年全球在轨卫星达11605颗,终端设备及运营收入约为5000亿元,在线卫星通信终端数量约为400万套。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早起进入智能控制器的专业厂商规模较小,大部分以小家电厂商为主要客户,行业处于起步初期,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到2001年之后,家电产品由传统的机械运行模式逐步转变为单体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器下游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