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 EMS 行业发展状况
1、全球 EMS 行业市场容量随着 EMS 模式的日益成熟和 EMS 企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 EMS 行业呈现出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业务总量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制造服务已涵盖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根据 New Venture Research 数据,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 EMS 行业市场规模从 3,707 亿美元增长至4,6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2015至2016年受PC市场影响,EMS 行业市场规模小幅下滑至 4,250 亿美元。随着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新兴细分电子产品领域不断涌现,为 EMS 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预计 2016 年至 2021 年全球 EMS 市场规模将以 5.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至 2021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510 亿美元。

全球EMS行业兴起于欧美,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EMS行业逐步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转移,2014 年亚太地区 EMS 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1.00%。

3、主要 EMS 企业的发展状况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MEMS产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鸿海精密、和硕以及伟创力等专业从事 EMS 的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性企业,并进入世界 500 强名列。上述企业规模的逐渐壮大,一方面得益于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包括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垂直制造能力、互补型收购战略以及多样化的客户群;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近年来其核心下游需求市场,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设备等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国内 EMS 行业发展状况
1、国内 EMS 行业发展现状我国 EMS 行业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凭借丰富的优质劳动力资源、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国际 EMS 企业迁入的主要目的地。鸿海精密、伟创力、捷普等全球排名领先的 EMS 企业均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制造基地和运营机构,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全球 EMS 企业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和国内优秀品牌商如华为、中兴、小米等崛起带动本土电子制造外包业务增长的双重因素推动下,国内 EMS 行业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大陆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 EMS 行业的重要区域,聚集了一批国际知名 EMS 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一批本土 EMS 企业,它们围绕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在中国大陆形成了聚集效应。
2、国内 EMS 行业的发展趋势
1)国际大型 EMS 企业带动国内 EMS 行业持续发展
随着国际 EMS 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部分国际品牌商的制造服务需求转移至中国,扩大了国内 EMS 行业的市场规模。同时,国际 EMS 企业较为成熟的产业协作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提升本土品牌商的电子制造外包需求。此外,为了贴近客户和目标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并缩短出货时间,国际 EMS 企业提高了向中国本土供应商采购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等主要原材料的比例,进一步促进国内电子制造业形成全产业链的配合、互动,带动国内EMS 行业的持续发展。
2)中国品牌商崛起为本土 EMS 企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逐渐从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发展成为电子产品重要消费市场和和品牌输出国,国内电子制造服务需求逐渐扩大,预计未来 EMS 业务在电子制造业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子产品品牌商为保证其推向市场的产品在质量、功能、性能上高度一致,对同时为其提供制造服务的本土 EMS 企业提出标准一体化管理要求,甚至投入技术、资金等帮助 EMS 企业进行工艺、设备升级改造,有力地推动了国内 EMS 行业整体制造服务水平的进步,为优秀本土 EMS 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EMS 企业与品牌商协同发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
随着行业发展日趋成熟,EMS 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多个细分产品领域的配套能力日趋完善,与品牌商的合作逐步进入协同运作阶段。未来,EMS 企业除向品牌商提供专业的整机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和物流管理等服务外,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向研发设计合作、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延伸,切入品牌商产品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巩固其在品牌商供应链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