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发展.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过程中所伴随的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及网络化,通过应用系统对业务过程进行管控及分析,支撑企业管理者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2017-2022年中国铁路信息化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过程中所伴随的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及网络化,通过应用系统对业务过程进行管控及分析,支撑企业管理者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在经过了基础的信息化1.0(数字化)和信息化2.0(网络化)之后,继续向前发展,信息化3.0(智能化)将逐渐成为主流。信息化3.0(智能化)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成就扩大延伸。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其内涵不断丰富,进一步涵盖至企业业务流程与上下游间的进一步协同;企业的产品生产与服务与市场用户需求间更直观化、扁平化的对接;企业的信息化软件与生产设备进一步融合,使得研发及生产过程进一步智能化、可视化和实时化;企业对数据的利用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分析向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利用跃迁。总结而言,企业信息化仍然是21世纪的主要的时代特征,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和制高点,其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业务流转效率,降低时间、空间等成本,实现产业内外各种资源的优化和重组,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升级换代。
随着国际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提升核心竞争力、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化解要素成本压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当前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给中国制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两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8月,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要“到2018年,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着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通过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下,未来企业信息化将从横向和纵向引发生产制造行业信息化应用的重大变革。首先从领域上看,将从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延伸,从管理领域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领域延伸。从层次来看,企业信息化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将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更多新兴业态。从应用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信息化将从单项应用向局部集成应用、全面集成应用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